備受關注的創新產品———增強ETF品種迎來新消息。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此類產品開始接受現場檢查,業內預測離正式出爐“僅差臨門一腳”。
增強型ETF迎來現場檢查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近期,增強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迎來交易所現場檢查,檢查涉及產品運作的完整流程。
另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其所在公司的場檢采取的是線上模式,檢查對象主要是ETF的運作流程等。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現場檢查之前,還補充了相關資料,離正式獲批應該是漸行漸近。
所謂增強指數ETF,是指在對指數進行有效跟蹤的基礎上,通過數量化方法進行積極的指數組合管理與風險控制,力爭實現超越目標指數的投資收益。此類ETF使用股票實物或基金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申購贖回,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據了解,增強ETF在行業內早有布局。根據過往信息,2019年,招商基金上報了滬深300增強ETF、招商中證500增強ETF;國泰基金上報了滬深300增強ETF、中證500增強ETF、上證50增強ETF;景順長城基金上報了滬深300增強ETF及中證500增強ETF。
此外,南方基金也曾在2019年上報過中證800增強ETF。2018年,華泰柏瑞基金曾申請將旗下的上證中小盤ETF及其聯接基金變更為中證1000量化增強ETF及聯接基金。今年6月份,華夏基金也上報了華夏滬深300增強策略ETF。
“增強型ETF通俗地說就是為傳統的指數增強基金插上一雙ETF的翅膀,在有機會追求長期超額收益的同時,實現盤中交易,增加客戶的便利度。由于增強基金變成了ETF,倉位也由原來的最高95%提升至接近100%。”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相關產品細節正在探討完善
增強ETF漸行漸近,相關基金也在對產品細節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據業內人士介紹,為了反映基金的投資策略和風險收益特征,增強ETF的基金名稱可能會統一為“增強策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同時,為了有效跟蹤標的指數,控制組合的個股和行業集中度,正常市場情況下,日均跟蹤偏離度絕對值或不超過0.35%,年化跟蹤誤差不超過6.5%;投資比例則要求持有的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投資于標的指數成份股和備選成份股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產品需要嚴格遵守“雙10”規定。
此外,發行運作增強ETF的基金管理人需要具有兩年及以上相關ETF運作管理經驗;基金經理管理過指數增強或主動管理型基金,過去3年歷史業績良好。在投資及風控制度上,要求管理人提供個股持倉詳細制度安排,明確篩選量化標準。同時,管理人要建立健全相關投資業務流程和風控制度,有效防范投資運作風險。對投資者需明確風險揭示要求,充分揭示產品特有風險,包括但不限于增強策略失效風險、搶跑交易,降低基金收益風險,等等。
在日常的運作管理上,增強型ETF的申購贖回清單至少包含指數成份股數量的30%。投資非成份股的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產的10%;非成份股過去1年的日均成交金額位于其所在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前80%。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0.35%。日內換倉市值比例不超過10%,月度定期調倉后調倉樣本比例不超過20%。
增強型ETF具備發展空間
近兩年,ETF大發展,百億級別ETF產品數量快速增多,各黃金賽道迎來眾多基金公司爭搶布局。在激烈的競爭之下,不少公司都在尋找新的創新點,增強型ETF成為不少公司布局的方向。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增強型ETF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內主要寬基指數的超額收益空間仍然比較大,增強型ETF相比寬基指數ETF收益率可能更高,而與普通指數增強基金相比,它的交易效率更高。憑借這兩個優勢,增強型ETF未來會在基金產品中占據一席之地。”該人士認為,對比美國市場,中國的增強型ETF可能會走出不同的的發展路徑。
另一家基金公司表示,指數化投資迎來發展良機,指數增強型ETF的前景值得看好。“一方面,整體而言,目前國內指數增強策略效果存在較高的勝率;另一方面,ETF的運作機制成熟透明,指數增強型ETF產品是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產品。隨著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個股的選擇越來越難,指數增強產品可以幫助投資者降低選股難度。指增產品在不顯著偏離指數趨勢的同時,能夠力爭獲得穩健的超額收益。”
也有人士認為,增強型ETF讓基金公司在ETF業務上彎道超車成為可能,但需要堅實的量化實力做支撐,或者原本在增強指數業務上具備優勢的基金公司才有發展的可能。此外,這類產品的目標客戶群體是誰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摸索。產品發展初期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需要時間去探索、打磨。(中國基金報記者 若暉 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