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日2021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期貨服務鄉村振興論壇”上,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王曉明表示,鄉村振興為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期貨市場也已成為服務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王曉明表示,鄭商所目前已上市23個期貨品種和6個期權品種,其中涉農期貨品種15個、期權3個,覆蓋糧、棉、油、糖、果及農資領域,農產品期貨品種體系不斷完善。
鄭商所持續完善棉花、白糖期貨品種,通過優化交割倉庫布局、調整基準價區等方式,引導棉花、白糖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及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促進了相關企業穩定經營、農民穩定增收,促進產業興旺。
在農產品期貨品種體系完善的同時,鄭商所推動“保險+期貨”試點持續擴大。
近5年來,鄭商所累計支持開展“保險+期貨”試點105個,涉及棉花、白糖、蘋果、紅棗4個品種,覆蓋43個國家級貧困縣,惠及包括7萬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16.39萬農戶,為貧困地區農戶應對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穩定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未來鄭商所將深化“保險+期貨”成效,大力推進“期貨+”服務方式。鞏固前期在已脫貧地區開展的“保險+期貨”試點成果,繼續擴大試點規模、增加試點品種,并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將“扶貧”與“扶優”結合,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進一步深化與銀行業、保險業合作,持續通過倉單交易、“保險+期貨+銀行”等方式,更好解決銀行信貸動產質押痛點、保險公司風險轉移難點,解決農業企業“急難愁盼”的問題。(記者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