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不少90后、00后開始走進廚房,除了必要的烹飪技巧,口味的好壞成為困擾他們的“老大難”問題,而復合調味品則可以解決“做飯困難癥”:準備好食材后,只需要把調料倒進鍋里就能做出酸菜魚、毛血旺等“硬菜”。
在新需求的刺激下,今年以來,復合調味品賽道頗為熱鬧,多家企業相繼宣布新一輪融資消息,高瓴、IDG、經緯中國等知名機構也開始對拌飯醬、火鍋底料等品類出手注資。日前,火鍋底料和方便速食品牌“朝天門碼頭”也宣布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推出了圍繞重慶地域特色的復合調味品等衍生產品。
復合調味品本土市場爭奪戰拉開序幕
復合調味品領域融資事件熱鬧的背后,是品牌和資本對“懶宅經濟”下年輕消費群體的虎視眈眈。近年來,海天味業、中炬新高、恒順醋業等調味料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進一步增強了投資方對該賽道的信心。
今年以來,入局者眾多,其中既有高瓴、經緯中國、險峰長青等資本下注,也有海天味業、李錦記、涪陵榨菜等老品牌的疆土擴張。值得注意的是,機構不再只關注油鹽醬醋本身,火鍋湯底、佐餐拌飯醬、麻辣香鍋、大盤雞等菜品速成預制醬湯成為其喜愛的細分賽道。換而言之,是復合調味品撐起了這一輪融資熱。
與此同時,在調味品行業埋頭多年的傳統企業也加入這場味覺升級的混戰。例如,海天味業去年相繼推出了小龍蝦、香辣小炒等菜品速成的復合調味品;李錦記則在不久前上新了酸爽金湯醬、麻辣香鍋醬等產品;此外,不滿足于原有領域的海底撈、三只松鼠等品牌也開始躍躍欲試、積極上新。在資本的推動下,復合調味品本土市場爭奪戰序幕已拉開。
高增長但行業格局分散集中度低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約為1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83%,增速高于調味品整體行業。
高速增長源自巨大的市場需求,加點滋味創始人申悅人認為,在C端,龐大的單身人群,越來越小的家庭單元,女性就業比例提升、照顧家庭時間減少等因素,正促使人們對便捷化、場景化的調味產品需求猛增。而在B端,餐飲企業的高度連鎖化、中央工廠化等,也使得餐飲業對調味品的復合化程度需求急劇提升。
雖然需求巨大、市場廣闊,但占有率低、行業格局分散,集中度低是當前復合調味品市場的顯著特征。據公開數據,我國復合調味品的滲透遠低于發達國家,2019年,中式復合調味品市場CR3僅為9.8%,即便在較為成熟的火鍋底料市場,其CR5也僅為35.4%(若考慮非包裝底料則為12.6%)。
高增長、新需求且分散的市場格局,為創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青山資本投資副總裁艾笑認為,對初創企業來說,復合調味品更適合生產品牌內容,和更多消費場景產生聯動,有更多觸點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未來,這一賽道有望“跑出”3—5家頭部公司。而其中的關鍵在于用一套比較穩定的方法論不斷做口味創新,并在供應鏈端做整合,快速將前端用戶的需求反饋到工廠快速迭代,牢牢抓住用戶的胃。
清流資本副總裁陳耘也表示,當下火鍋底料頭部競爭激烈,但其余復合調味品細分仍處于高度分散階段,存在大量品類和品牌的機會,互聯網會加速品牌的觸達、快速建立品類的認知,加速用戶教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