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服務的關注度持續走高,人力資源板塊中的網絡招聘賽道吸引了眾多資本的目光,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線招聘作為互聯網滲透傳統行業最早的領域之一,各種各樣新的玩法迅速涌現,資本也毫不吝嗇地投入重金,一場群雄逐鹿的“新戰國”時代正悄然開啟。
網絡招聘有著市場需求,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一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4.6萬家招聘相關企業。近10年,注冊量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年均增速在25%左右。其中,2019年新增超過1.1萬家,為年注冊最高。截至目前,今年新增注冊2600余家。由此可見,網絡招聘行業蘊藏著發展潛力。
但同時,也應看到,網絡招聘雖然滿足了求職者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其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小覷。今年3·15晚會上,BOSS直聘因“個人信息泄露”問題被央視點名。此前更有媒體報道,遠看是方便快捷找到高薪優厚職位,真正走近卻有可能“踩坑”,求職者輕則賠上數百元,重則負債累累,甚至遭受身心折磨……
網絡招聘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于今年3月1日開始施行,對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準入、網絡招聘服務規范,以及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填補了網絡招聘服務機構的監管空白。更為期許的是,伴隨著互聯網招聘的深入發展,相關規定及措施更加完備,為市場規范打牢基礎。
規范網絡招聘須有硬舉措。比如,定期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相關職能部門強化合作,依法查處網絡招聘服務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提供虛假招聘信息、違規收取費用、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網絡招聘服務等違法活動。如此,既有利于呵護好勞動者的權益,更有利于推動網絡招聘市場的規范。
相關服務機構也應增強行業自律。根據上述規定,從事網絡招聘服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對用人單位提供的招聘簡章、營業執照或者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文件、招聘信息發布經辦人員的身份證明、用人單位的委托證明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故此,強化網絡招聘服務行業自律,推進行業誠信建設,促進行業公平競爭,也才能杜絕市場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