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第五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結果正式公布,讓國內仿制藥企業五味雜陳。
根據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中選結果,共有61個品種競標成功,涉及148家企業的251個產品,中選藥品平均降幅56%。從數量到采購金額,堪稱史上最大規模集采。
藥品集采的目的,不僅是通過公開競標擠壓廠家帶金銷售的虛浮成本,而且還有迫使已經度過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大幅度降低價格的用意。在本批集中采購中,就出現了外國原研藥廠商或者大幅度降價、或者棄標的現象。這種現象對國內仿制藥廠商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此業內稱之為專利斷崖。
除了價格,國家對國內仿制藥廠商的扶持,還體現在集中采購的制度安排上。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對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藥品品種,在醫保支付方面予以適當支持,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并在臨床中優先選用。同品種藥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但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專利斷崖和仿制藥優先政策,在為國內仿制藥廠商提供機遇的同時,也迫使跟隨原研藥定價的國內仿制藥樹立理性定價意識,回到合乎正常市場的價格上來。
不僅如此,通過這5次藥品集中采購,國內仿制藥廠商還發現了新的危機,即境外仿制藥廠商作為競爭對手的出現。也就是說,專利斷崖對國內制藥廠商來說,并不完全都是保溫箱,而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要知道,仿制藥不僅不是中國企業的獨有捷徑,而且中國企業在這方面也不領先。
在這次藥品集中采購中,出現了兩家全球仿制藥業界巨頭,分別是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梯瓦和排名第四的印度太陽制藥。梯瓦擁有超過1800個仿制藥產品,在這批集采中,梯瓦共有2個品種進入集采,分別是阿法骨化醇軟膠囊,以及注射用鹽酸苯達莫司汀。從擬中選名單來看,梯瓦入圍集采的2個品種全部中標,其價格均具有競爭力。
印度太陽制藥中標比卡魯胺片,最低單位報價6.97元,相比此前的最高有效申報價格27.88元,降低75%。
這倒不是印度仿制藥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在2019年4+7集采擴圍中,印度的瑞迪博士已經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集中采購中獲勝的印度仿制藥公司。
印度在仿制藥領域的卓越地位,相信國人已經通過電影《我不是藥神》有所了解。印度的仿制藥獲得了全球包括美國最嚴藥品監管的認可,被認為是低價有效,印度每年承擔了全球20%的仿制藥生產,年出口額達到173億美元規模。全球十大仿制藥廠商,印度占有5個。
反觀國內產業,在全球十大仿制藥廠商名單中,竟然一席未占。但國內對仿制藥的消費量卻巨大。有報道說,中國擁有全球65%以上的仿制藥市場,患者的需求是第一位的,這個占比不意味著國內仿制藥廠家可以獨吞這個市場。國家的政策是推動仿制藥產業國際化,鼓勵境外企業在我國建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對于如今的中國仿制藥企業來說,挑戰不可謂不大。既要面對國家采購政策帶來的銷售模式變革壓力,今后還將面對來自海外仿制藥的競爭。出路何在?惟有創新!
國內仿制藥企業的創新,既表現在新藥的創新,也包括生產高技術壁壘的仿制藥的創新。總之拼的都是技術研究能力。比如以色列的梯瓦,名義上是仿制藥巨頭,其實收入中很大一塊是來自創新藥的。國內的企業,沒有理由矮人半截,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徹底告別帶金銷售的歪門邪道,把資金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技術研發方面,相信未來不僅能夠進入仿制藥前十行列,而且一定會創造出醫藥領域的“華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