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推進老舊樓宇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到“十四五”末,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將完成改造。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城鎮化、老舊小區改造等紅利疊加下,預計電梯行業未來五年將維持雙位數增長,到2025年有望規模達3000億元。
多重紅利疊加 電梯市場擴容
4月9日,北京住建委公布了2021年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任務指出,2020年全年北京確認老舊小區427個,新開工老舊小區改造313個,完工舊改小區達到124個。而2017年至2019年,北京市全市累計確認的老舊小區只有243個。這意味著,2021年北京住宅舊改將迎“爆發”。
不僅是北京,2021年,各地老舊小區改造明顯發力。山東表示,2021年山東省要扎實開展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確保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960個,涉及60萬戶以上。陜西省發布《關于全面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實施方案》,“十四五”期間,全省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近1萬個,惠及約100萬戶居民。其中,2021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622個,惠及39.23萬戶居民。
江蘇指出,2021年全省要完成改造1130個城鎮老舊小區,共計1.6萬棟,建筑面積約3800萬平方米,惠及約42.8萬戶城鎮居民家庭,計劃投資約139億元。浙江指出,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不少于800個,到2022年累計改造不少于2000個城鎮老舊小區。安徽省表示,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合計1498個小區,涉及15835棟、36.2萬多戶居民,建筑面積超3334萬平方米。
舊改推進加速,意味著舊改所涉行業也將迎來紅利期。以電梯為例,據住建部等有關部門統計測算,全國1980年至2000年建成的老舊住宅約80億平方米,70%以上城鎮老年人口居住的老舊樓房無電梯。其中,上海超過20萬棟建筑、廣東省約18萬棟建筑需加裝電梯,預計全國老舊樓需要加裝電梯的數量在200萬臺以上。
此外,電梯行業紅利不僅僅源自舊改。西子電梯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并成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往的10年間,全國老年人口增長迅猛,平均增速高于4.2%,每年新增約800萬人,目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2億。另外,我國城鎮化率以每年平均1%的速度提升,目前已經超過60%。這些因素也是電梯業快速發展的契機。
招商證券分析師劉榮也表示,中長期看,在城鎮化進程推動下,房地產市場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而公共交通設施投資和舊梯更新改造需求增長,以及電梯企業的服務戰略轉型,將在電梯行業增速放緩下提供新動力。老舊小區改造加速,有望打開增長天花板,開啟電梯行業新一輪景氣周期。
有報告顯示,新型城鎮化下的商業繁榮帶來了大量電梯需求,若不考慮更新替換等因素進行粗略估算,2003年中國每萬平方米(房地產竣工面積)約配置1.1臺電梯,到2019年,電梯配置比例升至9.4臺/萬平方米,約為2003年的8.5倍。預計未來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升,為電梯市場擴容。
需求快速放量 自主品牌崛起
作為全球主要的電梯消費市場,我國電梯行業增速高于全球。在城鎮化、老舊小區改造等多重利好帶動下,電梯產業正迎來新的市場空間。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此前全球70%的電梯生產于中國,60%至65%的電梯在中國市場銷售。2020年全球電梯產量估計在120萬臺至150萬臺之間,國內電梯產量在103萬臺至126萬臺,占全球產量比重超80%。
盡管目前外資電梯企業在國內市場仍占有較大份額,但自主品牌崛起勢頭強勁。從近年注冊量變化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電梯相關企業的年注冊量直線上升,其中2019年共注冊相關企業4.71萬家,為五年之最。2021年第一季度共新注冊電梯相關企業5463家。
電梯企業的營收也呈現快速增長。從上市電梯企業近期公布的業績來看,康力電梯2020年營業收入為42.8億元,同比增長16.84%;凈利潤4.86億元,同比增長92.99%;廣日股份2020年上半年電梯零部件收入13.6億元,占比46%,整梯制造收入7.2億元,占比24%。
“可以看到,一些上市公司已經設立對口業務部門,針對加裝電梯市場進行專業化運營,擴大銷售。”南嶺咨詢研究員黃濤表示,舊城改造政策補貼加碼,電梯行業更新需求有望快速放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電梯產業的增量還不只是老舊小區改造,現階段部分有電梯小區的電梯已經到達使用年限,需要產品迭代,而家用的小型電梯市場也正在起步。這些都是電梯產業的機遇,尤其是家用市場,未來老齡化下,更多電梯行業轉化的便利性設施將成為一個需求增長點。
開啟整合大幕 頭部聚集優勢
在業內看來,受益于國內市場的較快增長,自主品牌企業將得到快速發展,今后幾年電梯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的競爭將呈現出向“大企業”整合的趨勢發展。
2020年9月,中車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收購西尼機電(杭州)有限公司65%股權。11月,中車綠地長三角綠色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示范區開工,該示范區依托于中車交通中央研究院和在長三角區域整合的多家電梯整機與核心部件企業,以及申龍、梅輪等多家電梯企業。同在11月,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并購菱王電梯,標志著“家電航母”正式進軍電梯業務。12月,恒達富士電梯有限公司與中車城市交通有限公司簽署戰略整合。
“中國電梯市場在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后,迎來了優勝劣汰、不斷整合的時期,這也表明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向成熟期演進。”盤和林說。
不過業內也指出,當前電梯行業存在中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自主創新水平較低,“大而不強”格局待轉變等多方面問題。
黃濤表示,當前東部不少經濟發達城市早已完成改造,部分老舊小區因財力等多方面原因,安裝電梯也將有阻力。因此企業需要提前調研市場需求,避免一哄而上,產能過剩。
盤和林也表示,未來電梯行業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向頭部靠攏,幾個大品牌將逐步主導電梯行業的市場份額。建議中小型電梯企業技術性轉型,從電梯配件工藝和專利技術上下功夫,可以考慮轉向工業機器人領域,現階段國內一些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企業,正是從電梯行業轉型過來的。另外還應提高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增強產品的附屬功能,同時培育自身的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