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作為一門“驚喜經濟”,在泡泡瑪特憑一己之力帶火盲盒經濟后,“盲盒熱”便在市場中風靡起來,掀起潮玩新風潮。
然潮玩的終點不是盲盒,盲盒的盡頭也不是泡泡瑪特。繼泡泡瑪特市值突破千億港元大關后,加之我國二次元文化的蓬勃發(fā)展和潮流玩具群體的增長,“潮玩”概念在國內迅速走紅。文創(chuàng)、餐飲、美妝、家居等行業(yè)紛紛入局盲盒市場,“盲盒經濟”一時風頭無兩。
這一個個小小的盲盒如今正掀起一波巨大的潮流玩具消費風潮,隨著“盲盒經濟”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萬物皆可盲”時代已經到來。
一、出圈的“盲盒”,蠢蠢欲動的“泡沫”
其實盲盒的前身就是福袋,即商場中將部分積壓商品裝入布袋或紙盒中售出的一種營銷策略,消費者只有在付款后拆開福袋才能知道買到的商品是什么,由于福袋內商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刺激消費者的好奇心,激發(fā)購買欲,這便是盲盒的雛形。
而作為盲盒玩家的先驅者,泡泡瑪特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造富機器。
2010年,剛剛成立的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售賣玩具的普通公司。真正使其用來命運轉折的契機是在2016年,其創(chuàng)始人王寧在微博中寫到“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le,還喜歡收集其他什么呢?”在網友的眾多回復中,他看到了一個多次重復且呼聲最高的IP——Molly。Molly出自香港設計師王信明筆下,是個有著湖綠色眼睛和金黃色卷發(fā),總是微微撅著嘴巴面無表情的小女孩。
于是王寧便當機立斷,趕赴香港去約見Molly的設計師王信明,在多次交涉后,終達成合作。在拿到授權后,泡泡瑪特推出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200套預售在4秒內在淘寶內就被搶購一空。自此,王寧便打開了泡泡瑪特的潘多拉魔盒。
據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1億元、5.145億元、16.834億元,2018和2019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25.4%、227.2%,連續(xù)兩年保持超高速增長;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凈利潤3年暴漲近300倍。到了2020年,泡泡瑪特估值已經超過了175億。如今泡泡瑪特已穩(wěn)坐“盲盒第一股”寶座。
盲盒生意快速增長,引得許多玩家覬覦。先有蘭蔻、歐萊雅、海藍之謎等知名品牌推出的美妝盲盒,緊接著攜程、飛豬便推出了機票盲盒,就連食品領域像錦上生鮮、肯德基等也推出了屬于自己的盲盒產品。
盲盒人氣的高漲造就了其市場規(guī)模的不斷壯大,據Mob研究院發(fā)布的《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未來5年,盲盒行業(yè)會迎來高速增長,預計2024年盲盒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將翻2倍達到300億元。
但潮流的風向本就難以捉摸,當代年輕的消費群體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玩家的退坑使泡泡瑪特的市值正持續(xù)縮水,“盲盒熱”正逐漸演變?yōu)槊ず信菽菖莠斕卣泄蓵酗@示,Molly作為自有IP,2020年上半年創(chuàng)造的銷售額占比為16.3%,同比2019年32.9%大幅下降;自有IP總體創(chuàng)收占比也在下滑,2017、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占比分別為89.4%、62.9%、32.9%、14.2%。
如今泡泡瑪特不斷卷入甲醛超標、兌獎糾紛、二次銷售、悄悄漲價等風波中,消費者對盲盒經濟的新鮮感逐漸消退,開始用冷靜和理智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個市場。
二、“盲盒經濟”被濫用,或是罪
如今的“盲盒經濟”味道似乎有些變了,商家的種種動作表明,盲盒現(xiàn)已成為他們的導流工具。于消費者而言,盲盒極具隨機性,這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就是一場賭注,就如同刮刮樂一樣,永遠不知道何時能中獎。而商家正是抓住盲盒中的不確定性,利用盲盒中的“盲”進行暗箱操作。
5月4日,寵物盲盒登上微博熱搜,一則#中通快遞通報寵物盲盒#話題閱讀量超2億次引發(fā)社會關注。據微博賬號為“成都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發(fā)布的多條視頻可以看出,在一輛大貨車上密密麻麻疊放著數十層被袋子包裹的快遞盒子,不時還會傳出小動物的哀嚎聲,貨箱門緊閉,內部空氣不流通,里面的動物隨時面臨著可能會被活活憋死的危險。
該條視頻一出,寵物盲盒便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些盲盒中的小貓小狗,被商家和快遞網點當成是貨品進行銷售,在各大電商品臺中,售價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當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后,買家將寵物隨機裝入快遞盒中打包發(fā)送,同時為了防止動物們在箱子中排泄,需要提前一天給他們絕食斷水。
然而這只是寵物盲盒的冰山一角,在某交易平臺的評論區(qū)中,有不少買家給出了中差評,“買來的小動物過不了幾天就全死了”、“發(fā)的倉鼠都是病鼠”一類的原因占據大多數。還有一些買家出于好奇心下單,收貨后發(fā)現(xiàn)“盲盒”中的小貓小狗并非是什么名貴品種,很有可能隨手遺棄掉。更有一些無良商家發(fā)出的本就是病貓病狗,雖然不少賣家會注明盲盒內寵物已接種過疫苗,但當買方要求提供接種疫苗單時,多數賣家則表示無法提供。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委員,執(zhí)行主任張玉鋒律師表示,通過快遞郵寄未經檢驗檢疫的活體動物,在我國是明令禁止的行為;我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各種活的動物。
其實,寵物盲盒僅是盲盒經濟的導火索,雖說盲盒市場在如今仍占據一席之位,但其背后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誠信問題、社會資源嚴重浪費、助長了新生代消費者的炒風、賭風等問題同樣也不容忽視。
當市場規(guī)模越來越壯大的條件下,毫無底線的經營方式與無下限的營銷策略無疑是在劍走偏鋒。寵物盲盒不該變成寵物“墳墓”,盲盒經濟更不該成為監(jiān)管盲區(qū),寵物盲盒事件的爆出就是給盲盒經濟敲響的警鐘。
三、中消協(xié)點名盲盒“概率”營銷,亦是罰
如今的盲盒市場問題可謂是層出不窮,考古盲盒、文具盲盒、美妝盲盒、零食盲盒、快遞盲盒等各類盲盒持續(xù)發(fā)酵,盲盒市場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壯大,其商業(yè)模式中存在的陷阱也漸漸顯現(xiàn)出來。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之不良營銷手法專題分析》,針對盲盒經濟中存在的饑餓營銷、虛假宣傳等一系列問題提出點名。
其一,饑餓營銷、虛假宣傳助長了非理性消費行為;由于盲盒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些商家利用這種“漏洞”和消費者的獵奇心理開始打造盲盒系列概念,設置“隱藏款”從而進行饑餓營銷誤導消費。這類商家尤其喜歡對青少年群體“下手”,原因就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好奇心強、喜歡攀比、消費觀念尚不健全,容易對盲盒經濟產生追捧心理,這種營銷方式無疑是助長了非理性消費行為。
盲盒模式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在于商家的過度營銷,甚至有些商家存在虛假宣傳、貨品質量無法保障、“三無”產品時有出現(xiàn)等問題。中消協(xié)表示,盲盒的基本屬性是商品,無論是按照正品銷售還是附屬品銷售,經營者必須承擔起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必須保證產品來源可靠、鏈條完整,杜絕“三無”產品和仿冒品。同時,不可企圖利用盲盒營銷獲取更大的帶貨量,如若不將精力放在如何提升主營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企業(yè)將難以獲得長久穩(wěn)定的發(fā)展。
其二,理性看待機票盲盒,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經文化和旅游部測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甚至一些熱門旅游城市出現(xiàn)航班售罄、酒店一房難求等情況。基于疫情后人們的假日消費潛力被不斷釋放,一些航空公司和OTA平臺為了引流,推出機票盲盒活動。
據了解,在機票盲盒中消費者可指定出發(fā)點,但旅行時間和目的地均無法確定。五一期間航班的座率本就偏高,能出現(xiàn)在盲盒中的幾率極低,日常航班出現(xiàn)在盲盒中的幾率偏高,但很難有人會在工作日中抽出時間去旅行,這也成了很多人買了機票盲盒但很少會有人前往的主要原因。同時盲盒中的機票多數屬于滯銷商品,即座率較低的航班,這類機票通常以極低的價格售出,以盲盒的形式售出自然是穩(wěn)賺不虧。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五一”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理性看待,“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一定要通盤考慮出行時間、用餐住宿、目的地情況、返程安排以及售后退換限制條件等因素后再做決定。
其三,商品質量信息不透明,監(jiān)管力度應加強;在盲盒市場中,盲盒質量如何得到保障一直也是消費者所關注的問題。由于盲盒中關于產品的款式等信息存在一定的保密性,消費者無法看到商品的外形與質量等屬性,這將會是消費者處于一個不利的地位。在盲盒紅利的刺激下,眾多企業(yè)為了最大化壓縮成本,一些“三無”產品便會流入市場,甚至有些企業(yè)利用盲盒順勢清理庫存,使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對此,中消協(xié)表示,盲盒經營者應確保商品質量信息真實,保障消費者知情選擇,盡管盲盒銷售中關于產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關于產品質量和信息應充分告知消費者,商家應保證產品真實全面,不得做出虛假、夸大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任何行業(yè)的有序發(fā)展都離不開誠信經營,盲盒經濟的壯大需要商家與消費者的共同努力。盲盒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本應受到消費者的愛戴,利用法律漏洞,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堅決不可取。
最后,寵物盲盒事件在敲響盲盒經濟警鐘的同時,愈發(fā)扭曲的盲盒經濟要持續(xù)到何時?如何才能維穩(wěn)利益的天平?不得不引人深思。盲盒經濟不該成為一門“帶血”生意經,如今盲盒經濟泡沫已然褪去,加大對市場的監(jiān)管與踏踏實實做產品方是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