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期繼續聯動
在漲價潮背后,股期繼續聯動。
5月7日,國內商品期市收盤多數上漲,黑色系全線上漲,鐵礦石漲逾6%,動力煤、焦煤漲逾3%。貴金屬全線上漲,滬銀漲近3%;基本金屬多數上漲,滬鋁漲近3%,滬銅、國際銅漲逾2%;能化品多數上漲,苯乙烯漲逾5%,乙二醇漲逾3%。農產品多數上漲,豆二漲近3%,棕櫚油、玉米淀粉漲逾2%。
(圖片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機構:迎接波動,局部可為
這輪全球范圍內的“漲價潮”,加上新冠疫情的不確定行,讓市場感到很不安。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海通證券投顧周恒毅表示,在股市方面,順周期部分個股調整時間充分,鋼鐵、煤炭、有色供需平衡再次打破,價格將進入主升階段,可以享受到一部分快速上漲的機會,但也要注意不要過分追高,行情切換速度會比往常更快,防范風險仍是第一位。近階段可以忽視指數的漲跌。業績披露期結束后,個股將更加依賴于慣性,專注于個股表現將可能大幅跑贏指數。
國泰君安投資顧問汪海溯表示,兩市成交量維持較高水平,市場分歧相對較大。部分資金從醫藥股中流入周期板塊,短期在周期板塊中出現明顯賺錢效應。不過,大宗商品價格能否持續上漲存在不確定性,二季度或將出現大宗商品價格的高點。因此,短期不建議盲目追漲殺跌,容易顧此失彼。操作上建議控制好倉位參與市場反彈,可以逢低布局景氣度明顯回升的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消費電子等板塊。
華泰固收張繼強、張馨元、張健等發布的最新研報表示,本輪大宗商品漲價既有類似2008-2011年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充裕,又有類似2015-2017年的供需錯位,實際上對政策應對提出了更高要求,或以行業政策應對為主。
華泰固收表示,對股市而言,年中到下半年提防進入“類滯脹”情景,屆時流動性(美聯儲開始討論退出、我國央行貨幣政策也受到限制)、風險偏好(估值仍需消化、賺錢效應下降)、盈利(經濟增速放緩、結構性產業政策)等主要影響因素可能都面臨逆轉,對大盤而言是較為不利的情景,需要中期加以提防。
行業角度來看,提價受到監管或下游競爭的制約、成本轉嫁能力較弱的中游行業(如交運、公用事業等)則面臨較大的業績壓力。一季報陸續兌現后盈利驅動強度減弱,但主題機會仍多、存量博弈格局短期難有改變。
債市面臨的環境更為復雜,通脹擔憂制約貨幣政策,但在窄幅震蕩的基本假設下,較為穩定的資金面導致“先配置先受益”主導近期反彈,基本面到政策到市場傳導仍存在一定距離,后續關注基本面、供給等會否有共振。
考慮到資產配置逐步向“滯漲”情景演進的概率提升,市場宜“看短并做短”。此前債市等波動率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未來兩個季度市場波動大概率將加大,需要提前做好應對。據此,未來1-3個月,繼續偏平衡配置,尋找結構性機會, 提防轉折性變化仍是核心,處于局部有可為的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