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甘肅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檢測陽性事件。2020年9月15日,蘭州市衛健委通報獸研所布病事件最新進展: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甘肅省疾控中心復核確認陽性3245人;建立健康檔案3159人;累計咨詢23479人次,舉辦現場醫療診治講座9場次,發放宣傳折頁15000余份。
該事件涉及上市公司中牧股份(600195.SH),由于其旗下全資子公司——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導致排放的廢氣中含有菌體,在風向的影響下,造成了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
當天,其股價下跌9.89%,收盤價報15.04元/股。
“現在這個車間關停了,但從它的營業收入占比來看,對公司整體的影響是非常小的。按照2018年的數據情況,它占的營收比例不到2%,毛利潤還是負的。”中牧股份證券部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
3245人確認陽性背后:
使用過期消毒劑,致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
2019年12月,據多家媒體報道,蘭州獸醫研究所多名學生疑似感染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
截至當年12月7日中午12點,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對蘭州獸醫研究所317名師生進行布魯氏菌檢測,其中96人呈血清學陽性,均為隱性感染,無明顯癥狀。
公開資料顯示:布魯氏菌病是由蘭氏陰性、兼性細胞內寄生的布魯氏桿菌(Brucella)引發的人獸共患病,一般由患病的牛、羊等牲畜傳染給人,人與人之間幾乎不傳播。
在該消息曝出后,由于當時感染布病的幾乎都是獸研所的工作人員,不少網友曾質疑是職業防控環節出了問題。
而根據2020年9月15日蘭州市衛健委發布的通報,聯合調查組調查認定:“在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南風,蘭州獸研所處在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下風向,人體吸入或粘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造成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
簡而言之:是由于中牧蘭州生物藥廠使用過期消毒劑,導致排放的廢氣中含有菌體,在風向的影響下,造成了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
截至今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復核確認陽性3245人。
其中,通報中所提及的“中牧蘭州生物藥廠”,是指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生物藥廠,是上市公司中牧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中牧股份發公告:
相關生產車間已關停,對8人做出嚴肅處理
中牧股份(600195.SH)主要有四大板塊的業務,分別是生物制品、獸藥、飼料和貿易,這四大業務在2019年對其營收分別貢獻了11.40億元(27.87%)、8.11億元(19.84%)、9.46億元(23.15%)以及11.91億元(29.14%)。2019年,中牧股份的總營收為41.18億元,凈利潤為2.56億元。
在蘭州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當天,中牧股份的股價下跌9.89%,收盤價報15.04元/股。
9月16日,中牧股份發布公告,稱已關閉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獸用布病疫苗生產車間,停止一切獸用布病疫苗生產活動。截至目前,該生產車間一直處于關閉狀態,未進行生產。
紅星資本局獲悉,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2019年12月7日關停了布魯氏菌疫苗生產車間,并于今年2月4日在官網發布《致歉信》,向外界道歉的同時表示已嚴肅處理8名負責人。
今年1月13日,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布病疫苗生產許可被撤銷;1月15日,其布魯氏菌病活疫苗(S2株)和布魯氏菌病活疫苗(A19株)產品批準文號被撤銷,同時其布魯氏菌病疫苗生產車間生產的疫苗產品共7個獸藥產品批準文號被注銷。
有中牧股份證券部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已經不能再生產獸用布魯氏菌疫苗了,現在主要生產的是口蹄疫疫苗。據中牧股份發布的公告,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布魯氏菌病疫苗生產車間被注銷的7個疫苗產品批準文號,上述產品在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918.34萬元,占蘭州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1.62%,上述產品毛利額為-149.74 萬元。
當問及檢測出陽性的人是否已經得到賠償,中牧股份證券部的工作人員稱,“還沒有,還在做前期的工作,評估、分類和整理,預計10月份開始分批開展。”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是衛健委在推動這件事情,對不同的人進行健康評估,賠償分批次開展。“我們只負責配合把這一筆資金支付到位”。目前尚無法確定賠償款的數額,如果確定下來會對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