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民營經濟大市”,福建泉州在提振“疫”后經濟的同時危中尋機,發力新基建新經濟,為經濟持續復蘇注入新動能。
“這些年,泉州一方面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布局新興產業。”泉州市發改委主任陳文堃如是說。
以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為契機,泉州緊抓“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產業化”培育,已初步形成多個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新經濟基地。
在此基礎上,今年6月,泉州下發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建設比拼方案,動員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產業基地展開激烈角逐,開啟新一輪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建設。
根據該方案,泉州將建設包括傳感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古城數字文創動漫基地、人機交互產業基地在內的12個項目,總投資2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布在鯉城、豐澤、洛江、晉江等8個縣(市、區)。
其中,作為泉州城市核心區的豐澤區有兩個項目入選,分別是依托泉州軟件園的軟件與工業設計基地、依托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的知創產業基地。
泉州軟件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潘登介紹,軟件與工業設計基地以軟件園為主要載體,重點發展大數據應用產業和特種機器人產業,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開發、5G應用等重點領域,形成軟件與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區、科技孵化區和自主創新區,成為支撐豐澤乃至泉州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7月底,時空產業基地、新型數字顯示傳感智能基地、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基地等6個項目已在建設中。其中,由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領銜的時空產業基地,在啟動建設大科學裝置的同時,已對接落地一批時空科技研發、應用賦能等產業鏈項目,以打造世界一流時空產業高地為目標,計劃在5年內投資100億元、產值100億元以上。
接下來,泉州將繼續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并著力在產業鏈上搭建創新平臺,吸引高端人才入駐,推動創新突破和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好研究“最先一公里”和市場轉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機銜接。(記者 孫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