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充滿信心。
“迷霧終將散去,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終將成為現實,而人類終將掌握自己的命運。”今日,在第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李彥宏如此表態。
這不僅是他本人對AI造福社會、造福人類的愿景向往與前景預判,更是對當下AI行業的一次信心提振。
一個背景是,不同于三四年前的一片火熱,目前的AI行業正處于冷靜期:資本收緊了錢袋子,選擇觀望;AI規模商業化落地場景遲遲打不開局面,變現困難;不少一腔熱血涌入的創業公司,已然倒在了路上;甚至明星獨角獸們,在沖刺IPO的過程中也跌跌撞撞……
迷茫、悲觀、失望的情緒彌漫開來,一時間不少AI從業者對行業前景、破局可能等難免產生懷疑心理,而躊躇不前。同時,外部市場環境上針對AI行業,也不乏唱衰看空聲音。
正是在這一行業發展的特殊時期,李彥宏帶來了自己堅定看多AI前景的立場,并提出了“AI發展階段論”,給AI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同時,還為行業的發展趨勢指明了演進方向。
這很李彥宏。
近幾年來在外界看來,李彥宏化身國內帶貨AI第一人,基本上每逢一個公開場合便要親自為AI產業站臺發聲,積極投身與AI產業的推廣、落地以及規范等等。在行業一片火熱時,如此。在行業趨于冷淡,不少原有的AI布道者也漸漸不再發聲時,依然如此。
樂觀中堅守
“當年我對互聯網的信仰,還是今天我對AI的信仰,都沒有一絲絲改變。”在看到很多人對技術,尤其是AI技術產生了悲觀情緒后,李彥宏對AI產業的未來立場仍然非常堅定。
身為AI行業的局中人,他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有著清晰的判斷。
李彥宏表示,AI的發展分為技術智能化階段、經濟智能化階段以及社會智能化階段三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又分為上下兩個階段,在前半段,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圍繞通用能力的開發和作為一種資源的AI能力的平臺化。在后半段,人工智能開始全面的產業化,行業應用與商業化全面普及。
對于目前AI發展所處的階段,李彥宏表示,“目前我們正處于從經濟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過渡的時期,人工智能已經證明或者初步證明了其對所在行業的顛覆和重構潛能。“
這一過渡時期內,的確會出現一定的迷茫甚至悲觀情緒。但在李彥宏看來,這是大多數顛覆性技術在加速普及之前的必經階段,并且“迷霧終將散去”。
為了夯實業內的信心,李彥宏還拿百度自身來舉例。
眾所周知在2000年前后,互聯網進入了一段泡沫破滅期,一些公司消失了,一些人永遠離開了這個行業。彼時李彥宏所創立的百度亦進入了一段較長的低谷期,但最終挺了下來,等到了迷霧散開,并等來了一個經濟和社會全面互聯網化的時代。
顯然,這同樣適用于當下的AI行業。
雖然,目前AI風口概念在刮了多年之后,仍未進入到行業應用與商業化的全面普及,并且距離后者可能還需要不少時間,但實質上,在信息搜索、信息流推薦、無人駕駛這幾個垂直行業,AI已經證明或初步證明了其對所在行業的顛覆和重構潛能。
以百度為例,在 “上不封頂”的研發投入下,依托百度大腦、Apollo、小度助手等AI開放平臺,目前百度AI技術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成為推動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這意味著,李彥宏也有足夠的底氣樂觀。
事實上,從踏入AI行業的那一刻起,李彥宏就是一名積極的人工智能樂觀主義者。
他相信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屬于全世界、屬于全人類的機會,并堅信人工智能必將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這是李彥宏的AI夢。套用馬斯克的思維理論,將這種新的科技服務于全社會人類,便成為李彥宏以及百度的“第一原理”。
在該“第一原理”下,李彥宏對AI持續研發投入與堅守。
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了AI的布局,成為中國最早深度布局AI的先行企業;2013年,成立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這也是全球企業界第一家用“深度學習”來命名的研究院;2014年4月,百度成立了大數據實驗室,同年5月又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實驗;2017年又增加了商業智能實驗室、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等等,完成了在AI各個細分領域的研究布局。
最新的一個進展是,百度推出的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LinearDesign,專門用于優化mRNA序列設計。最快僅16分鐘可優化mRNA疫苗序列穩定性 ,大大提升蛋白質表達水平。這意味著,我們有效解決了mRNA疫苗研發中最重要的穩定性問題,從而加速疫苗研發速度。
并且在當下AI發展所處的過渡期,李彥宏還確立了兩個小目標,一是到2030年使百度智能云的服務器數量達到500萬臺以上,一是在未來5年為社會培養500萬名AI人才。
同時,李彥宏在今天人民日報刊載的署名文章提到:百度計劃3年內孵化專業數據標注企業100余家,吸納更多人高質量就業。
李彥宏稱:“作為科技平臺型企業,我們將繼續利用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深厚積淀,持續面向社會開放AI能力,幫助生態鏈上的中小企業、開發者重返正軌,帶動更多人就業。”
這意味著,在這一發展關鍵期內,百度將持續投入AI,并愿意做好AI賦能者角色,以推動促進人工智能從產業化準備階段過渡到全面應用和普及階段。
帶貨第一人的AII in
除了公司層面的布局之外,李彥宏更是親自化身成為帶貨AI第一人。
就在此次第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李彥宏的演講中,全文約3000字,其中“人工智能”一詞提了28次,“AI”一詞提了18次。
這僅是李彥宏在公開場合談論推廣AI的一個縮影。
有人統計過,在AI大潮襲來的2016年,李彥宏就在公開場合提到“人工智能/AI” 500多次,不管是對政府機構、國家領導人,還是對各行各業的企業家,或者極客、年輕學生,但凡有可能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他全要“安利”一遍,基本不放過任何一個科普AI理念的機會。
再從2017年到現在,李彥宏公開現身的40多個場合、約15萬字的公開發言中,基本上,AI都成為主題。
也正因為此,外界給李彥宏打上了“AI先生”、“帶貨AI第一人”的標簽,這不僅是對李彥宏幾乎每到一個公開場合都不竭余力推廣AI的形象形容,亦是對李彥宏引領AI產業的作用評價,不僅僅局限在推廣上,同樣在倫理上、商用上、賦能上、落地上、趨勢判斷上。
2016年烏鎮大會,李彥宏稱 “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了”,2016年到2017年應該是從移動互聯網時代轉向人工智能時代的轉型階段。這吹響了AI大潮到來的號角。
2017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李彥宏乘坐著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進入會場,向外界展示了無人駕駛時代的未來模樣。
業內有對AI恐慌警惕的聲音,李彥宏不以為然,遇到持有AI會毀滅人類的觀點時,總會闡述他對AI造福人類的暢想,并且也在努力推動AI倫理方面的研究。在2019年的兩會上,李彥宏便帶來了“人工智能倫理”的相關提案。
再到此次當行業出現迷茫、悲觀情緒時,李彥宏發聲提振行業發展信心,并指出前路。
多次在重要場合對AI的發聲,是李彥宏對于AI的強烈預見,是李彥宏對于AI造福人類這一理想下的付諸行動。
不論是此前的,
將來“中國制造”要想變得有競爭力、要想真正轉型升級的話,最需要依靠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而不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
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因為它們對這個社會的改變,在本質上不是一個量級的。互聯網只是使得原來存在的方式更加有效,而人工智能是把原來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還是今天的,
我仍然認為AI是堪比工業革命的大浪潮,它一定會徹底改變我們今天的每一個行業。而這次疫情會成為一個契機,它讓人們產生了掌控命運的緊迫感,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人工智能不再遙遠,而是就在我們身邊,延長了我們的雙手,強大了我們的大腦,豐富了我們的視覺,消除了時空的障礙。
足見,李彥宏對于AI夢的堅定熱愛。
同時在他的帶領下,百度不僅在智能交互、智能基礎設施和產業智能化領域都形成了優勢,更是將自身定位于專注對外賦能的AI平臺型公司,以開放的姿態,促使AI在賦能傳統行業的過程中快速做大做強。
比如,百度Apollo依托百度領先的AI能力,接連中標重慶、合肥、陽泉等地車路協同項目,Apollo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也已在長沙全面開放。
比如百度以“知識中臺”賦能金融數字化變革,服務近200家金融客戶,其中包括國有6大銀行、9大股份制銀行、21家保險機構,涉及風控等十幾個金融場景。
可以預見,在李彥宏的AII in中,AI一步步成型,正在加速走進、造福人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