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被人們稱為“黃河明珠”,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天鵝逐漸飛來三門峽黃河濕地越冬,因此三門峽又被稱為“天鵝之城”。11月9日,映象網記者跟隨2019“走進黃河”采訪團來到三門峽天鵝湖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記者在現場看到,剛剛入冬不久的天鵝湖,已經迎來首批前來棲息越冬的白天鵝。
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都有成百上千只白天鵝在濕地公園的天鵝湖棲息越冬,潔白美麗的白天鵝、碧波蕩漾的黃河水與深沉厚重的黃土高坡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三門峽由此被譽為“天鵝之城”,也是河南 “三點一線”精品旅游路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來此觀賞,天鵝湖已成為國內最有名的白天鵝拍攝基地之一。
在景區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成千上萬只白天鵝自由自在地飛翔,或安詳優雅地結伴嬉戲,或溫情脈脈地交頸摩挲,或悠閑自得地以嘴梳理羽毛,或頸扎水中,翩翩跳起“芭蕾舞”。這些圣潔的仙鳥,或飛、或游、或走、或臥,千姿百態,構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天鵝湖國家濕地公園講解員韓鐵艷對天鵝有著特殊的感情,說起天鵝,她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這對被攝影師抓拍到的黑天鵝很奇特。大家都知道鳥類一般會把繁殖期放到夏天食物豐富的季節,在公園管理員的呵護下,食物充足,他們竟在2017年2月5日天特別冷的時候孵化出了三只小天鵝。”韓鐵艷說,“當時,淺灘上幾千只白天鵝在嬉戲起舞,而他們在島的一端造了一個巢,旁若無人的親密,脖頸交織在一起,相親相愛的成功在冰封二月孵化出自己的小寶寶,一家五口特別的溫馨。”
“天鵝弄趣,濕地流霞”。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植被覆蓋率高,濕地景觀獨特,目前已在天鵝湖濕地發現各種鳥類達到205種,被人們譽為鳥類的樂園。
“這里的環境比較優美,天鵝也很適應這里的環境,這與當地政府大力治理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山東省攝影家協會黃國安說,“我是第四次來到天鵝湖拍攝天鵝,每年天鵝數都在增加,風景也越來越美麗。”
近年來,三門峽市不斷強化管護措施,調整充實了白天鵝管護人員,建立健全了白天鵝管護責任制、日常巡護制、定期補食制,全面做好救護和補食工作,定期觀測白天鵝變化情況,白天鵝數量不斷增加,黃河濕地保護區越冬白天鵝數量已占我國的一半以上。
同時,三門峽市充分發揮主管職能作用,主動強化日常管理,在保護區明顯位置栽植界樁440塊,警示牌200塊,確保保護區邊界清晰,實現有效監管,建成了黃河濕地遠程監控系統,24小時全方位不間斷監控黃河濕地動植物資源,充分發揮疫源疫病監測職能,完善了疫源疫病防控體系,確保白天鵝越冬安全。(記者 燕子丹 王韶卿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