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世界總是潮起潮落。曾經最為洶涌的互聯網“資本浪頭”——樂視,如今已一片悲鳴。
在互聯網視頻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時搶占先機,樂視網憑借“顛覆式”的創新模式,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賈躍亭帶領下,成為我國互聯網視頻行業中第一個宣布盈利的企業、國內A股首家互聯網視頻行業的上市公司。以融資平臺樂視網為基礎,一座“樂視帝國”拔地而起,極速擴張,在資本市場締造一個又一個神話。
然而成也樂視、敗也樂視,樂視帝國在賈躍亭的“蒙眼狂奔”中頃刻間崩塌,從狂歡到夢碎,也僅三年光景,千億元市值灰飛煙滅,留下無盡唏噓。
而后多少資本大鱷或飄搖或覆滅,重蹈樂視覆轍。本文試圖復盤樂視帝國崩塌全過程,探索中國互聯網和創業風潮下企業的興衰之路。
近日,賈躍亭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反思,自己意識到存在同一時間布局產業過多與公司管理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融資方式單一、募資使用節奏失控,經驗不足,導致集團中非上市公司猝死。“我深知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深感愧疚和自責。”
對于剩余債務,賈躍亭提出,用其個人持有的FF智能汽車在美國IPO上市后的股權收益償還。他稱,自己為研發新能源汽車付出巨大代價,承受著外界難以想象的壓力,但仍然會堅持下去。
樂視控股債務處理小組一位負責人表示:真正屬于賈躍亭個人的債務并不多,大量債務是“個人連帶無限擔保責任”的債務,這塊占總債務的大約85%的比例,可見,他愿意為了夢想而付出。而且,賈躍亭已經替上市公司償還了部分債務,這也是一種盡責到底的態度。
等待奇跡
一場暴風過后,融創派駐樂視網董事會首位代表劉淑青、樂視“老人”張巍等一眾高管先后離開了樂視網。然而“退市”危機卻迫在眉睫,由于大量官司壓身,拯救樂視網之路異常艱辛,雖然已退出這個漩渦,但包括樂視網眾高層在內的樂視體系的人都在等待奇跡的發生。
5月13日,樂視網被暫停上市,32歲的劉延峰正式走向臺前,成為樂視網的新掌門,如今身兼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代理董秘等多個樂視的重要職位。除此之外,劉延峰同時為超6家樂視系公司的高管。
劉延峰的“空降”,讓很多人意外,他本人也極為神秘。這個在公開信息中表面上與樂視、賈躍亭及融創均無牽扯的空降者,引得外界猜測紛紛。目前,其已執掌樂視3月有余,但也僅出現在樂視大型股東會上,充當主持會議的角色,成為門面擔當。
對外,劉延峰頗為低調。8月14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樂視網多位高層人士,他們大多表示不便在此時對外發言。
近日,有多個投資者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目前樂視對外溝通渠道已斷,他們無法與公司方面取得聯系。記者多次撥打樂視網的公開電話,其電話內先是傳來“已停機”,后轉而傳出“電話正忙”的語音播報。而樂視網財報中公布的電話也處于無法接通,自動斷線的狀態。
對此,8月14日,樂視網相關內部人士給記者的回應是:目前董秘辦人員較少,可能較為繁忙,接不上電話。“專門接電話的人辭職了,公司正在招。”?
而目前樂視網面臨的問題又何止是“重要職位虛席以待”。上市公司與大股東及其關聯方的債務問題處理仍陷于停滯狀態、僅靠現有單一業務難以恢復自身造血能力、在金融和市場信用跌入谷底致使業務開展受阻、債務規模巨大且短期內無法解決、極度緊張的現金流引發大量債務違約……都是擺在新的管理層面前的嚴峻問題。
“樂視被拖至退市的關鍵是‘樂視體育的違規擔保’,百億元的債務,如果最終坐實,公司將毫無回生的可能,只能破產清算,最終退市。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樂視內部都在期待后續官司能贏,有轉換的余地。”上述樂視網內部人士稱。
3個月前,樂視網陷入官司中,昔日在樂視體育融資中出資的14方股東直指樂視網違規擔保對其提起仲裁申請,目前仍有13方股東仲裁仍在審理過程中。倘若上述違規擔保案件均被判決敗訴,樂視網也將承擔的最大回購責任涉及金額達110億余元。而從目前已出的部分判決結果來看,樂視網大多敗訴。
“我們一直在努力,從仲裁結果來看,并不公正。樂視網不應該承擔歸還投資款的責任,如果后續持續敗訴,這系列官司會讓樂視網非常被動。實際上樂視網沒有享受任何利益,卻要承擔超100億元的責任,這會把公司拖垮,拖得一點機會也沒有了。”面對《證券日報》記者,樂視相關人士表示。
“這兩年,留存大量債務等問題的樂視網還能有現在業務穩定的局面,沒有到破產的境地,管理層還是做了很多事。在這些官司中,本來樂視網是沒有理由輸的,樂視網背后的股東和債權人也應受到相應的保護。”該人士認為。
“樂視體育的投資方,當初投的就是樂視體育,目前樂視體育幾乎處于破產狀態,拖垮樂視網就意味著沒有任何轉圜的機會,這無論對投資人、債權人都是一種悲哀。”一位樂視網前高管稱。
對樂視內部的所有人來說,贏得樂視體育違規擔保的系列官司,將成為挽救退市的唯一生機。
而這僅是樂視暴雷“后遺癥”的冰山一角,在逐級失控中,樂視帝國慢慢淪陷……
第一級失控:大量買地造車
樂視的故事,還要回到7年前。
電視劇《甄嬛傳》一度成為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話題,掀起收視狂潮。這一現象背后便是樂視網的崛起。那時,與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視頻齊名的樂視是唯一不拼爹的“奮斗者”。
這時的樂視已經集聚各種耀眼的光環:第一家網絡視頻上市公司、最大的網絡影視版權庫、網絡視頻新模式的開創者。而后其一度擴張到擁有三大體系,橫跨七大生態子系統,涉及上百家公司的大型集團,其整體估值高達3000億元。
就是這樣的一座帝國,最早卻從一家二流視頻網站起家。
21世紀初,互聯網基礎設施已支撐起了網絡視頻應用這一新市場,視頻行業迎來了百家爭鳴。
彼時,白手起家的賈躍亭也已經通過幾輪創業,獲得了三桶金。在政府單位擔任技術人員一年就下海創辦公司的起步,讓賈躍亭的標簽上有了“不安分”這三個字。從洗煤、印刷、鋼材貿易到培訓學校、電信業務,在當時的“煤炭大省”山西,賈躍亭已涉足了幾乎所有可以涉足的熱門行業。
此時賈躍亭的游獵路徑,已顯現不甘現狀的野心。在山西經營多種實業完成原始資金的積累后,賈躍亭最終選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4年,賈躍亭與賈躍芳姐弟出資4500萬元和500萬元成立了樂視網,趕在了全球各大視頻網站萌發期的同一起跑線上,這甚至比youtube、優酷土豆等都要早。這也是賈躍亭的“夢”的開始。
不比李彥宏、雷軍等大佬,稅務專科學校畢業、會計專業出身的賈躍亭,僅獲得了大專學歷。但他頗擅在資本間游走,快速完成前期的資本積累。此后,融投資和風險投資,貫穿了賈躍亭的整條事業線。
最早,混跡于邊緣的賈躍亭一直難以贏得風險投資的青睞。靠技術能力去主動競爭,樂視網先后承擔了聯通、央視等品牌的流媒體技術運營項目,積累行業背書。
隨著在網絡視頻領域逐漸深入,賈躍亭又敏銳地嗅到了網絡版權時代即將來臨。成立之初,樂視網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大量電影、電視劇的網絡版權,為未來五六年內在網絡視頻行業的紅海搏擊奠定了先發成本優勢。通過版權分銷、獨家播映等方式,樂視網在國內視頻行業較早地實現了盈利。踩在風口上的樂視準備大干一場。
一位早期曾與賈躍亭并肩闖商海的人稱:“創辦樂視網是賈躍亭的一個極具眼光的投資,創造內容收益的樂視模式也是其一個超前的戰略選擇,賈躍亭是敢于吃第一個螃蟹的人。但在那個新模式、新理念容易被追捧的年代,他擁有太高的自由度,也更容易迷失。”
在“夢想”逐漸壯大之下,賈躍亭帶領樂視網登上資本的“快車”。很快,樂視網獲得了深圳創新投資等共計5200多萬元投資。
憑借閃亮的財務報表,樂視網于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當年8月12日完成首發之時,樂視網市值僅43億元,隨著其一系列資本運作,樂視網的市值實現一種幾何級的躍升,從一家二流視頻網站變身為一家擁有巨量內容資產的視頻產業鏈一體化公司。
與普通視頻網站讓用戶點播節目從而賺取廣告收益的商業模式不同,上市之初的樂視投入資金囤積了大量優質版權。
此后,樂視開始從版權收購延伸到內容制作,以期取得更大收益,其先后成功投資《小時代》、《歸來》等熱門IP。而這時萬馬奔騰的網絡行業逐漸進入四大巨頭領航的海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先期獲得豐厚資本、龐大客戶群等優勢的競爭對手,樂視開始將依賴內容收益而非廣告收益的模式進一步拓展,正式提出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戰略
,并持續擴大資本版圖,通過并購花兒影視,自建樂視影視、樂視體育等,向產業鏈上游內容資產延伸。在行業內,樂視更被認為是最早掀起網絡視頻版權之爭的先鋒,推動了路人皆知的快播封禁事件。
然而此時的賈躍亭,不甘于僅做內容,拋出一個更大的計劃。在初步建立全面平臺化戰略后,樂視開始效仿小米,引入硬件代工,推出互聯網電視。隨后,樂視迅速將終端入口從電視延伸到盒子、手機,甚至不相關的酒業;在內容上持續擴容,從影視跨界到體育賽事、無人機、音樂等領域,同步在體外孵化電商、大數據等互聯網項目。
在層出不窮的“新故事”的支撐之下,樂視的資本路也越走越順。以“顛覆式”姿態名聲大噪后,郭臺銘的鴻海、李開復的創新夢工廠等先后跟投樂視系公司,張藝謀、郭敬明等眾多明星投資加盟。樂視體育在高峰時投資明星陣容可謂豪華,劉濤、孫紅雷、李小璐、周迅、王寶強等當紅明星均為股東,2014年樂視體育B輪融資達80億元是A輪的10倍,估值也一度攀升至215億元。
由此,樂視TV也一度超越了國外大品牌,市場占有率接近30%。樂視手機也頻現瞬時售罄。樂視帝國的樂視影業、樂視電視、樂視手機、樂視云、樂視云等生態逐漸通過單獨融資發展壯大。
這顯然并不能滿足賈躍亭“為夢想窒息”的大計劃。2014年,樂視移動成立。也就是在樂視狂奔的這一年里,賈躍亭在眾人的反對下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造車!這個動輒需要百億元的項目,成為樂視命運的轉折點。
至此,樂視手機、樂視地產、樂視汽車這三個燒錢的項目開始快速布局,其更大規模的產業撐起樂視帝國更廣闊的空間,也支撐著賈躍亭的“夢想”。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樂視汽車等三大體系、七大子公司構成了七大生態體系,總共涉及100多家企業,成為一座龐大的集團帝國。樂視市值更是在2015年被推上1784億元的最高峰。
在快速擴張中,樂視的危機也悄然萌發。巨人集團史玉柱先生在談到自己第一次創業失敗時曾坦言:當公司的規模上去后,自己就開始膨脹,從一開始的謙卑敬畏到覺得自己似乎什么都能做,一下子就上了十幾個行業,問題也就開始暴露了。
此時,樂視的七大生態遠遠不足以支撐其高速擴容下所需要的龐大資金量,僅樂視網和樂視影業處于盈利狀態,其他均虧損。而賈躍亭在全球的布局和“拿地”上卻樂此不疲。
買下上海地塊、購買樂視大廈、4.2億元重慶拿地、30億元購入北京核心區世貿工三、2.5億美元收購雅虎在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