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由省委網信辦、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開展的“生態文明媒體行”網絡主題活動,第三站走進洛陽市洛寧縣“國家級綠色礦山單位”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看該公司是如何邊開發、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進行生態的修復再造的。
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向媒體介紹礦山修復情況
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是加拿大希爾威金屬有限公司與河南有色地質礦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地質勘探和礦山開發企業,主要在豫西地區開展以鉛鋅銀為主的風險勘查與開發工作,目前礦區面積68.677平方公里,采礦規模為50.8萬噸/年,選礦設計能力為50萬噸/年。
近年來,隨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的提出,洛寧縣堅持把綠色礦山建設作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緊緊圍繞退礦還綠、探礦護綠、采礦復綠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全縣綠色礦山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邊開發、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堅持邊開發、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進行生態的修復再造,嚴格按照國家、省市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的意見和要求,因地制宜對損壞山體、尾礦庫等進行復墾披綠和恢復治理,對礦區開采區、生成區、生活區、辦公區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媒體參觀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
在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16.5公里礦井涌水回用管道工程將礦井涌水無害化處理后回排至選廠作為生產用水;對生活廢水采用“生化處理+人工濕地”處理的工藝,出水全部回用于礦區沖廁、綠化澆灌等,不外排;在粉塵處理方面,采取噴霧、灑水、濕式鑿巖、加設除塵器等措施處置采選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礦區大氣環境質量能夠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類標準。為有效降低地質災害,保護礦山地質環境,2017年以來公司投資近500萬元,建設完成各類防洪工程;在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方面,嚴格按照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管理,確保礦區環境得到及時治理和恢復。截止目前,公司在土地復墾及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方面投入超過1000萬元,綠化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
目前,總投資1.5億元的河南省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月亮溝礦區“綠色礦山”建設項目已經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該項目共完成7座攔渣壩、5個廢石場,35000㎡覆土綠化、5條主要防排洪隧(管)道、5600余平方礦區綠化等工程。
推進礦山復綠 改善生態環境
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推進礦山復綠。洛寧縣要求各礦區企業堅持邊開發、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進行生態的修復再造,嚴格按照國家、省市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的意見和要求,認真制定了全縣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等,并嚴格落實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每年向各企業下達礦山披綠指標任務。目前,全縣所有礦山企業已足額繳納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綠化治理礦區面積32平方公里,栽植樹木760萬株、撒播草籽300余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