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作為一線房企的融創地產在鄭州發布了首個項目“象湖壹號”,引發搶購熱潮,一時風光無限。
孰料,兩年后,該項目被曝涉嫌虛假宣傳、私改規劃、違規圈占公共綠地、車庫縮水、質量存疑甚或合同欺詐等多個問題。
為此,業主維權不斷,融創鄭州也被貼上了“騙子”的標簽。
“象湖壹號”售樓部
高端豪宅被曝問題頻出
2016年6月18日,上午9點,鄭東新區會展中心軒轅堂,“象湖壹號”開盤。
資料顯示,象湖壹號位于鄭東新區金水東路與雁鳴路交會處,由鄭州市融創美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鄭州”)開發,占地518畝,為鄭東新區超80萬平方米大體量項目。
彼時,融創鄭州對于“象湖壹號”項目的宣傳極力渲染“高端”、“豪宅”、“奢華”、“尊貴”等字眼。
“象湖壹號”曾經的廣告宣傳彩頁
業主李明(化名)保留的開盤現場收到的宣傳頁上,“比肩凡爾賽宮”、“全景法式皇家園林”、“奢華入戶大堂”、“御用設計師”、“柏濤—澳大利亞最大建筑設計公司和貝爾高林國際(全球造景領先者)聯合打造”等語句比比皆是。
“騙子公司,虛假宣傳,鬼話連篇”,如今,提起自己曾努力追捧的項目,李明多次對記者說。
業主們告訴記者,象湖壹號涉嫌虛假宣傳、私改規劃、違規圈占公共綠地、車庫縮水、質量存疑甚或合同欺詐等多個問題。
奢華大堂成過道公共區域被圈占
李明介紹,開發商宣傳的“法式園林”在項目落地后成了“冬青”+“草皮”,“奢華入戶大堂”變成了“一米左右、伸臂可及”的過道,而“御用設計師”、“最大建筑設計公司”則“蹤跡全無”。
在象湖壹號項目現場,記者看到,綠化確實是以多數小區常見的“冬青”等植被為主,多處有草皮覆蓋,因是初春,草皮尚存斑駁枯萎跡象。
記者實地測量發現,大部分樓房的“入戶大堂”寬度均在1.1米至1.3米之間,特別是8號、9號樓,進入“入戶大堂”伸開手臂,指尖可觸及墻壁。
10號樓外墻懸掛的工程質量公示牌
多棟樓房外墻懸掛的《工程質量公示牌》顯示,設計單位為“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河南正茂建設工程公司”。
業主們反映,為了給所謂的“別墅”營造“后花園”,融創鄭州違規大量圈占了小區的公共區域。
“每棟洋房別墅周圍都用柵欄圈了一個院子,(樓房)南邊院子歸一樓住戶,(樓房)北邊院子歸二樓住戶,邊戶也有院子,本屬于集體的公共區域被開發商圈占,成了個別人的‘私家花園’”,業主王麗(化名)告訴記者。
對此,在10號、11號、12號、13號、18號、19號樓等多處樓房,記者看到,樓房前后設置著高約1米—2米的鐵柵欄,圈占了寬約2米到4米不等的區域,內有草皮覆蓋,并設灌溉設施。
鐵柵欄將公共區域圍成了“私家花園”
王麗表示,開發商開始建的石墻,業主投訴,他們改成了鐵柵欄,鄭州市鄭東新區規劃局和城市管理執法局明確告知開發商這些柵欄是違建設施,必須立即拆除,但開發商一直未予理會。
車庫實際面積“縮水”建筑質量存疑
大部分車位寬度在2.05米—2.3米之間
業主們提供的《購房合同》顯示,開發商提供的車位長寬為“5.3米x2.4米(測量方式為線中至線中),面積約為12.72米”。
然而,業主反映,交房時,項目車位卻出現“縮水”。
對此,記者實地測量發現,大部分車位寬度在2.05米—2.3米之間。
同時,讓業主們擔憂的,還有建筑質量問題。
業主郭鵬(化名)介紹,之前,業主看房時發現,部分樓層樓梯出現破損甚至坍塌情況,他們懷疑施工方用大沙冒充水泥。
在問題樓梯留證照片上,記者看到,樓梯表面疑似水泥包漿層出現大面積的脫落,階梯前沿有明顯坍落損毀跡象,露出的階梯實體也有洼坑出現。
郭鵬反映,2018年11月,業主驗房時發現5號樓存在樓頂多處滲漏等十幾項質量問題,同時,多數大平層屋頂也都有滲漏事故發生,至今仍是如此。
業主提供的屋頂滲漏照片
業主提供的屋頂滲漏照片顯示,樓層的天花板、橫梁、墻角出現大片滲漏水跡,狀況堪憂。
對于5號樓緣何滲漏水?一份落款為“河南省xx防水防腐工程有限公司”的處理方案分析可能存在三種原因:后續施工不當致防水層局部破損;屋面排汽孔管道發生堵塞;防水層搭接不密實。
瓷磚脫落,露出中空墻體
在項目現場,記者也看到,12號樓一側外墻有多塊瓷磚脫落,穿過中空墻體的白色塑料管裸露在外;20號樓2單元一拐角墻體瓷磚破損,同樣露出中空墻體。
賣完房子改規劃業主稱被“代表”
據介紹,與業主簽完購房合同后,融創鄭州又多次修改象湖壹號項目規劃,而在修改項目規劃過程中,該公司涉嫌造假和欺詐。
資料顯示,2016年9月13日,當地規劃局對象湖壹號一期、二期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了變更批后公示;2018年1月6日,該局再次對象湖壹號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了變更批后公示。
對此,融創鄭州曾公布相關聽證會紀要,稱專家和參會業主對修改規劃“無意見”。
但是,業主們反映,參與聽證會的所謂“業主代表”由開發商指定,數量也沒有代表性;對開發商宣稱的“聽證會”,他們更不知情。
“聽證會辦完了,我們才知道;更改規劃涉及1520名業主,僅28位業主代表同意能行嗎?所謂的‘業主代表’是開發商找來的,我們‘被代表’了”,業主陸華(化名)說。
業主提供的微信截圖顯示,知情人透露,當時參與的業主“每人領了500塊錢的購物卷(券)兒,上當受騙了”。
《購房合同》約定,經規劃部門批準的規劃變更、設計單位同意的設計變更,影響到業主所購商品房質量或使用功能的,開發商應當在有關部門批準同意起10日內書面通知業主。
但是,有關部門批準相關規劃更改后,業主們并未收到合同中約定的“書面通知”;對于業主“提供合法變更規劃手續、公示和批復”的訴求,融創鄭州至今也未能拿出有說服力的材料。
“業主作為利害關系人,應當參與聽證會,如果存在弄虛作假,則屬于程序違法”,對此,業內律師分析說。
維權一波三折開發商不斷“加戲”
據介紹,業主們最初的維權始于2018年4月,維權至今一波三折,而面對業主維權,開發商卻在不斷“加戲”。
《購房合同》約定,象湖壹號于2018年5月交房。
當年4月,部分住房心切的業主探訪了項目現場,他們發現項目存在諸多問題,于是將相關照片發至業主微信群,引爆業主維權的導火索。
看到業主維權,融創鄭州開始與業主進行交涉協商。然而,讓業主們氣憤的是,該公司在協商過程中又加了“戲碼”。
材料顯示,部分業主多次參與了和融創鄭州的交涉協商。某次協商結束后,一份名為《象湖一號重點梳理需維系》的文件被該公司工作人員公布在了業主群里。
打開文件,業主們發現,里面是參與協商業主的詳細私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單位、職業、電話、微信號、購買房屋門牌號,甚至還有愛人和父母的姓名、電話以及家庭其他情況。
而面對媒體采訪,融創鄭州某物業經理竟上演了一場“假摔”鬧劇,節目播出后輿論嘩然。
2018年9月,經多次維權交涉,融創鄭州與業主簽署整改協議,承諾整改小區園林、大門、水系、大堂,拆除圈占庭院,按合同約定賠償因延期交房給業主帶來的損失。
至此,業主們想,只要融創鄭州履行承諾,事情應該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然而,2018年11月,融創鄭州的一則“交房”短信又打破了來之不易的平靜。
2018年11月16日,業主們突然收到了融創鄭州發送的短信,稱:象湖壹號一期具備交房條件,公司將于2018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集中交房,交付通知書已寄發,交付公告于2018年11月16日在媒體同步刊登。
來到交房現場,業主們發現,他們關心的入戶大堂、車庫、圈占綠地、質量存疑等重點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最讓我們不能接受的是,這次他們又搞出了‘先交房,后驗房’的霸王條款”,李明說。
柳暗花明后,無奈之下,象湖壹號的業主們又踏上了維權之路。(來源:中宏網 記者 石光明 根據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