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去年12月阿里巴巴任命皮爾·彭龍(PierrePoignant)執掌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作為為數不多的躋身阿里巴巴上層的西方人之一,彭龍擔負著阿里巴巴海外業務擴張的先鋒角色。
自從被阿里巴巴收購以來, Lazada一直被管理混亂所困擾。現年40歲的彭龍是9個月來的第三任首席執行官。目前Lazada正在與資金充足、行動迅速的競爭對手展開多邊戰爭。在印尼這個迄今為止東南亞地區最大、最有前景的市場,Lazada已經落后于本土企業。
“我們在Lazada的愿景是通過商業和技術加速東南亞地區的業務發展,”彭龍為Lazada首席執行官后的首次重要采訪中表示。“這完全是阿里巴巴愿景的一部分。”
東南亞是世界上最后幾個尚無市場領導者的主要電子商務市場之一,其原因之一是6億多人口分布在四個時區和11個國家。2012年,以復制他人創意而聞名的德國公司Rocket Internet意欲將Lazada打造成了東南亞的亞馬遜。如今,Lazada向6個國家的消費者銷售3億種商品,旗下的Lazmall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品牌商品,而Marketplace則將小商戶與客戶聯系起來。和阿里巴巴一樣,Lazada也發布廣告,讓購物者對產品進行評分和評論。
但二者面對的市場差異性很大。Lazada所迎合的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語言、貨幣和購買習慣。項鏈和頭巾別針在印尼很暢銷,但馬來西亞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尿布、榨汁機等商品。
此外,在這個地區混亂、交通堵塞的城市遞送包裹是一項挑戰;印尼是一個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的龐大島國,有時投遞一件商品需要數周的時間。除了新加坡以外,貨到付款在亞洲大部分地區仍占主導地位。無數初創公司都在試圖解決移動支付服務的難題,但沒有一家占據主導地位。
作為第一家業務遍及東南亞六個國家的電子商務公司,Lazada具有先發優勢,彭龍在整合區域物流網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司配送網絡包括分布在東南亞各地的31個物流倉庫,以及一個由飛機、卡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組成的外包車隊,在雅加達和曼谷等大城市,客戶只需24小時就能收到包裹。而這些資產也幫助Lazada成為該地區流量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
不過,競爭正在迅速升溫。風投公司和戰略投資者都在向東南亞在線市場大舉投資。其中不乏騰訊、亞馬遜等科技巨頭。
藍蓮花研究機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Eric Wen表示:“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表示,Lazada上季度的整體銷售增長有所放緩。“好在阿里巴巴可以把他們曾經的所有教訓傳給Lazada,幫助其避免同樣的錯誤。”
阿里巴巴將增長放緩歸因于商業模式的轉變,Lazada更多地是在第三方商家和買家之間提供交易中介服務,而不是直接銷售產品。彭龍也在賭阿里巴巴的技術和資源會幫助Lazada擊敗其他競爭對手。Lazada一直在將其系統與阿里巴巴進行整合,從而加快配送速度,并更準確地定位目標客戶。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已與Lazada的helloPay合并,以加強支付處理。阿里巴巴的圖像搜索以及流媒體直播等創新已經進入Lazada,方便有影響力的人展示他們最喜愛的商品。Lazada還正在利用阿里巴巴龐大的跨國快遞平臺菜鳥。
彭龍于2012年加入了Lazada的創始團隊。在去年12月上任掌門人之前,他負責客戶服務到供應鏈運營和物流等多個部門。平安集團副首席執行官陳心穎(Jessica Tan)曾是彭龍在麥肯錫的同事。她評價說,“彭龍對每一個東南亞市場都有豐富經驗,但仍有待拓展。”
彭龍還必須找到一種方式,將Lazada與阿里巴巴截然不同的文化結合起來。馬云在阿里巴巴所創造的是一種競爭激烈、崇拜偶像的文化氛圍,賦予員工更多自豪感。而Lazada是一家非常國際化的公司,員工來自60多個不同國家;它嚴格遵循了Rocket Internet“執行第一”的行事方式。事實上,彭龍并沒有排除未來公司管理層會再次洗牌的可能。為了確保與東家保持一致,他和他的團隊每季度至少去杭州總部一次;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首席執行長張勇則會不時與他短信溝通。
公司目標是到2030年服務3億客戶,創造2000萬個就業機會。這即便是對自封東南亞亞馬遜的Lazada來說也是大膽賭注。新加坡風投公司Monk’s Hill Ventures管理合伙人Lim Kuo-Yi表示,該地區“在電子商務應用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Lazada)要想真正成為亞馬遜那樣的主導者,還需要更多時間。”(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