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招聘、求職都離不開參照行業“風向標”。昨日,省人才交流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河南省公共人才服務機構人才市場分析報告,全省2018年度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社會整體就業局勢穩定,市場供求平穩。
去年提供就業崗位 113.11萬個
全省共舉辦各類招聘會1240場,組織招聘單位5.44萬家,提供就業崗位 113.11萬個,現場求職人員94.44萬人次,現場和網絡共收到求職簡歷103.56萬份,達成意向率為40.52%,同比上漲3.31%。
制造業、教育業 用人需求旺盛
制造業、教育業用人需求旺盛,貿易、批發和零售業用人需求降低。
在我省全年經濟形勢穩中向好的形勢下,制造業專業技術性人才的用人需求回到首位,企業希望通過升級生產線來減少用工需求,緩解“招工難”的現狀,從而減少用人成本,但這只能解決普通工人招聘難的問題,升級產線容易,專業技術人才難尋。因此,制造業的升級轉型中,對技術人員的需求依然旺盛。
教育行業用人單位數量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二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傳統教育轉型升級,加之二胎政策的放開,民辦教育市場整體規模在不斷擴大,民辦基礎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發展潛力巨大,民辦教育機構需要大量的一線教育人員,提供崗位數量比去年同期上漲23.73%。
貿易、批發和零售業用人單位數量由去年的第一位下降至今年的第三位。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我省進出口總額雖然保持增長但出現增速減慢,航空港跨境電商業務量也出現了小幅下降,因此我省貿易類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呈小幅下降趨勢。傳統批發零售行業又面臨轉型升級,人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互聯網化人才需求依然強勁,但基礎工作勞動者的用人數量也呈下降趨勢。
更多行政事業單位 進入人才市場
從用人單位性質來看,私營企業仍穩居用人需求第一位,需求占比為72.39%,同比上升3.89%。在各類用人單位中,行政事業單位需求量上漲49.47%,隨著我省機構改革的完成,行政事業單位更多進入人才市場進行招聘,為滿足服務社會尋求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支撐。
三、四線城市提供崗位數和求職人數上升
根據采集數據,鄭州提供崗位數和求職者人數仍穩居全省第一,在GDP破萬億和常住人口破千萬的形勢下,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仍保持在高位區間。排名靠前的省轄市中,洛陽工業基礎良好、區位優勢明顯,創新氛圍濃厚,加之政府不斷放寬人才政策,為各類人才發展提供支持與激勵,城市活力不斷增強,求職人數較多,崗位競爭性較強。
定位食品城的漯河,崗位需求排名全省第二,釋放出強大的產業動能。漯河的崗位需求也從以往基礎性崗位向研發、監測、互聯網、數據處理等方向轉型。可以看出,隨著我省三、四線城市在引才政策、城市環境、周邊影響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持續發力,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豫籍學子愿意回來建功立業。
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占比穩步上升
從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學歷分布情況看,專科及以上學歷人才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其中本科學歷人才需求量占比同比增加4.97%,連續兩年保持增長。博士需求量同比增加45.54%。可以看出,雖然各個季度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占比有所波動,但用人單位依然對高層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與此對應的是,中專、高中及以下和無學歷要求的崗位需求占比均不同程度下降,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正在不斷提升。
機械類專業人才缺口最大
從2018年全年用人單位需求人才專業和求職者專業來看,供需雙方專業門類排序基本對應。從數量來看,與制造業相關的機械類專業人才缺口接近3萬人,缺口比例達到29.70%,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專業,而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國智造”的逐步深入,高端技術人才缺口將繼續擴大。教育行業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用人需求,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以及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缺口都超過1萬人。在供需專業前十位中,經濟學類專業是唯一供給超過需求的專業門類。
用人單位對應屆生需求提升
與去年相比,今年全省用人單位對應屆生需求量占比同比提升4.33%,漲幅為所有從業經驗分類中的第一位。與此對應,工作年限3~5年、6~10年和10年以上從業者的用人需求量均出現下滑。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總體平穩,而隨著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為應屆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出現,更需要優秀的懂技術,懂管理的年輕從業者。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作用下,用人單位更傾向于提前化解人才使用中的風險,試圖通過長期時間、感情、金錢投入,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記者 魯燕 張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