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只開通一個月會員,卻在第二個月被自動扣費;想解除自動續費,找了半天不知如何取消……時下,手機應用付費市場火爆,不少用戶吐槽一些APP的會員充值服務玩“貓膩”,用戶購買的包月服務在不知情情況下被自動扣費,讓原本的自愿選擇,成了“被動續費”。
如今,消費者對優質APP服務需求日趨增加,付費用戶數量攀升。一些APP運營商用“免費試用”“1分錢體驗”等頗具誘惑力的廣告語將消費者引入付費流程,在不顯眼處用不鮮明的文字說明續費事項,幫用戶“默認”勾選自動續費。這些“藏頭露尾”的精心算計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逾越了法律、誠信和商業道德底線。
APP付費市場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早介入,加強監管,破解其自動續費的“套路”。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運營商的宣傳、收費等行為,積極查處虛假不實宣傳、模糊收費、不告知或不全面告知等問題,倒逼運營商增強誠信和法治意識,規范經營行為,把話說到明處,把費收到明處、退到明處。對于出現違法、侵權問題的運營商,有必要記入征信系統,甚至拉入黑名單,使其付出誠信代價。
消費者在選擇使用付費APP時也應多一份理性,多研究使用須知、注冊條款等,留心是否存在自動續費或交費的陷阱,切莫圖省事一路選擇或信任“系統默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