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鐵血戰士》中,鐵血戰士又一次來到地球。男主角不得不找來士兵與生物學家,共同對抗外星怪物。圖為影片劇照。
電影《鐵血戰士》將在國內上映的消息讓影迷興奮不已,然而這部作品在北美市場的“跳水式”發揮,仿佛一桶涼水迎頭澆下。據統計,上周末《鐵血戰士》票房僅為870萬美元,相比前一周,也就是上映首周的2400萬美元,下跌了近65%。同樣低走的還有35%的爛番茄評分。口碑與票房的雙雙失利讓人擔憂,難道《鐵血戰士》是好萊塢IP開發游戲中的又一個犧牲品?
圍繞“鐵血戰士”這一IP產生的電影不少。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還推出了鐵血戰士系列展映。對于霍金那句“不要嘗試去尋找外星人”,鐵血戰士這一經典形象或許是最生動的注解。這一來自外星的生物樣貌駭人,體型龐大,嗜血兇殘,擁有高超的狩獵技能,是不少人心中難以磨滅的童年陰影。1987年上映的《鐵血戰士》拉開了這一系列的序幕。影片中施瓦辛格飾演的美國少校帶著部隊到美洲拯救人質,卻遭到鐵血戰士的殘忍殺戮,最后人類硬漢與外星獵手展開了殊死一戰。
值得一提的是,鐵血戰士這一稱呼其實是一個將錯就錯的產物。當年這部影片的外文名為“Predator”,翻譯過來即為獵食者、狩獵者,指代的是電影中這一兇殘的外星生物,而中文譯名“鐵血戰士”則原是對施瓦辛格等人類硬漢的稱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鐵血戰士這一名稱卻被安到了人類硬漢的死對頭身上。
1990年,《鐵血戰士2》上映,影片的背景從熱帶叢林轉移到大都市洛杉磯,不斷制造慘案的鐵血戰士,這一次對上的是一名勵志破案的熱血刑警。只是作品并未打破好萊塢的續集魔咒,票房并不理想。之后,20世紀福克斯旗下的兩大外星怪物品牌“異形”與“鐵血戰士”同時陷入了沉寂,于是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大膽想法應運而生——《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形成了一個新系列。
最新版《鐵血戰士》今年9月14日于北美上映,這次,鐵血戰士又一次來到了地球。男主角奎恩將撿到的外星高級裝備寄回了家,兒子打開擺玩間觸發了機關,引來了鐵血戰士。奎恩不得不找來士兵與生物學家,共同對抗外星怪物,化解人類危機。從目前放出的預告片看,再度回歸的鐵血戰士已進化得更為強大。
只是更強的鐵血戰士,并未帶來更好的票房表現。這一版制作成本達到8800萬美元,登頂該系列制作成本之最。之前業界預計的開畫票房為2500萬美元到3000萬美元之間,如此看來首周末票房便沒能達標。前后兩個周末票房的驟然跳水,更顯示出后繼乏力的趨勢,回本情況不容樂觀。在業內人士看來,《鐵血戰士》的風光不再與電影受眾的迭代有關,這一系列圈粉的是80后、90后群體,對于當下逐漸崛起的00后一代始終缺乏情感關聯。鐵血戰士的技能再升級,也只是一部包裝精美卻已略顯陳舊的怪物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