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昔日那種種因果,今日可不就是天道循回,報應不爽了么?
二阿哥永璉薨逝后,拼盡全力又為皇帝誕下嫡子永琮,歡欣之余殊不知自己已然成為了合宮上下眾矢之的,嫡子一出,紫禁城所有阿哥盡數黯然失色,而當時還在孕中的嘉嬪首當其沖,怎么不令其對皇后憤恨交加,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想那玫嬪又因失子之痛,心結難解,早已經對她恨之入骨;愉妃因如懿被害之仇一直牢記于心,就連她身邊的貼身丫鬟蓮心也因當初籠絡王欽狠心賜婚對食之事早已是衷心不再。
平日里眾人皆恭謹奉上,事事不敢逾越半分,而暗地里卻皆是悉數盤算,撒下天羅地網,只待時機。
你看,這時機來的好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獵人們都已經是摩拳擦掌,屏聲靜氣。船頭的桐油,刺激的說辭,獵物落網后,拖延時機,事后火速掃去蛛絲馬跡,夜幕沉沉,一切又重回靜寂。
事到如今,到底是誰害死了皇后?
是皇帝么?看盡三十三宮闕,最高不過離恨天,熬過四百四十四病難,最苦不過長牽念。雖位至中宮,可終究還是一個女人呵,所求也不過是尋常女子與夫君的恩愛不棄,白首不離,可最恨帝王薄情,對其情意予取僅憑一念之間,為這一絲子虛烏有的情意滋生了萬千罪惡,蹉跎了一生。
是后宮的嬪妃么?雖然素練一手遮天,瞞著她做下那滔天的罪惡,害玫貴人儀貴人皇嗣不保,栽贓如懿,逼迫阿箬……如此才有了昔日的玫貴人,如今的玫嬪一手策劃了今日的落水大戲。可身為皇后她想必也難逃用人不明之責吧?而那素練也是一心為她籌謀,所作所為所得利益也盡數歸于她,那么,到頭來這些罪惡最終歸咎于她也不算冤枉,所以聽到“一報還一報”才會如此凄惶?
眾人推波助瀾,合力把她逼入人生的窮途末路,難道不是應了那句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么?
終究說到底,是她自己害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