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低價。”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低價打法瞄準對價格極其敏感的城市女性,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拼多多通過低價策略瞄準新入網的低收入人群,實現野蠻式增長。
“有一些人在吃牛排、喝紅酒,還有一些人可能在啃紅薯。對這些啃紅薯的、相對來講收入比較低的群體,如果當他們去選擇奶粉的時候,擺在他們眼前可能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品牌商的、將要臨期、但是價格低廉的奶粉,還有一種是三無奶粉。那他們會怎么選7”易觀智庫電商分析師王會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部分人肯定會選品牌商的臨期奶粉。她認為,拼多多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低收入人群有渠道去購買這些產品,“如果沒有這個選擇的話,他可能只能在線下購買那些三無產品。”
拼多多的客單價,也基本可以在行業中墊底。黃崢在采訪中透露,拼多多早期客單價只有十幾元,目前已經上升到了四五十元。
“歷史上做過低價策略的很多,比如說阿里做的聚劃算,還包括其他的平臺也在做,為什么沒做起來?為什么拼多多能做起來7如果只是靠低價因素去吸引的話,這顯然不現實。”前述拼多多內部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外界認為拼多多的核心在于低價策略的邏輯站不住腳,“在這方面,拼多多沒有先發優勢,而很多平臺有先發優勢,為什么沒做起來呢?”
“我們的核心就是五環內的人理解不了。”黃崢的這句話被廣為傳播。
而在一些觀察者看來,這句話背后其實折射了拼多多模式中的最大困境:拼多多當前無力獲得明顯具有消費升級潛力的一線市場,只能通過低價手段來獲得中低端市場的消費存量。
拼多多模式本身的危機已經開始讓人擔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低價本身是一種營銷手段,拼多多卻把營銷手段做成了商業模式,“不知道未來拼多多到底要做什么?”
在他看來,拼多多整合了部分低端產能,憑借著騰訊的流量優勢,以低價的方式迅速占領市場。但如果長此以往,勢必會將自己局限于這條低端的價值鏈上。
更有尖銳的聲音認為,拼多多內部陷入“低價+拼團”的死循環,外部面對大量競爭對手,一旦拼多多拼團價格優勢不再,用戶會毫不猶豫拋棄拼多多轉投其他電商平臺懷抱。
一些觀察者認為,拼多多目前的“盛況”更像是一場短暫的流量狂歡,轉型升級勢在必然。要想走得更遠,最終的走向依然是向阿里、京東商業模式靠攏。因為“低端”用戶也是用戶,他們同樣需要優質的商品,需要良好的用戶體驗。
不過,從公開信息看,黃崢對“升級”這件事情并不感興趣。
“升級是一個五環內人群俯視的視角。我不認為拼多多要品牌升級、要全品類,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做事情永遠是匹配,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買到合適的東西。”黃崢在接受《財經》專訪時說。
在上市之后的媒體溝通會上,黃崢表示,拼多多不做天貓模式,現在不做,以后也不會做,這個模式對拼多多來說行不通。黃崢說,“我們會想一個其他的辦法來做所謂的品牌升級這件事情,它是不一樣的。”
但目前看來,黃崢自己也沒有清晰的答案。
假貨危機
“極致低價”的模式,也決定了拼多多注定會被假貨和山寨問題纏身。
7月26日,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但上市慶典的歡呼聲還沒散去,拼多多就陷入巨大的假貨和山寨危機中。
“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國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幫寶造,abidas、adidiaos服飾。”這是朋友圈最廣為流傳的段子,雖是個段子,卻代表了外界對拼多多的廣泛質疑和擔憂。
一些品牌商和個人陸續對拼多多發出維權聲明。創維電視官方發布聲明稱:近期在拼多多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創維官方還貼出了拼多多平臺部分假冒創維品牌,包括:創維先鋒、創維云視、創維嘉、創維美、創維酷酷、創維云視聽、創維c家等??导岩布尤?ldquo;聲討”陣營,康佳表示:“我們已經發現‘拼多多’平臺上多家網店銷售的假冒/侵權康佳電視機包括:康佳新款、KONKI:Y康佳小王子、KONGIKA康佳智能等。
除了假貨,還有更多讓人瞠目結舌的“山寨貨”。從包裝到名稱都與紙尿褲品牌“幫寶適Pampers”極其類似的“Parmebos“,售價僅298元,已經賣出了48萬件。
家電類產品是山寨的重災區。據《中國證券報》報道:“7月30日,天風證券用爬蟲軟件統計了拼多多近30個交易日(截至7月27日)銷售額排名前100的家電產品。結果發現這100個家電產品中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銷售額合計占比57.82%,銷售量占比63.37%。”
在輿論爆發前的一段時間,在拼多多的電視機類目,可以看到“小米新品…‘王牌天下…‘王牌興紅…‘小米E家…‘4K長虹…‘康佳新款…‘海信新品…‘海信智能”等品牌,這些品牌多以各種形式“碰瓷大牌”。
還有“超能”洗衣液的各種山寨版本:超熊、陘能、陲能。而vi、´o手機,也冒出了各種山寨兄弟品牌1 vivi,vivk、voto。
大量的批評聲音潮水般涌來,原本處于上市后靜默期的拼多多,不得不緊急召開媒體發布會回應質疑。聯合創始人達達在PPT中列舉出了56款商品拼多多和淘寶的購買鏈接,以證明很多假貨和山寨商品都不是拼多多獨有。
“打假不應該是拼多多一家的事情,應該是從上游到下游都有更多規定,一邊倒地壓到拼多多身上,我們覺得對三歲的拼多多也是非常不公平的。”達達的這番表態,被很多媒體人解讀為“甩鍋”。
隨后,黃崢趕來緊急救場,他認為,山寨的問題比假貨嚴重,“能夠被定義為假貨的量肯定比媒體想象的要少。”
“假貨嚴重不嚴重,是要看客單價的,拼多多的客單價遠遠低于阿里和京東。就是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它的假貨問題不可能比另外兩家嚴重。”前述拼多多內部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客單價越高,假貨的幾率越大,這是行業內的常識,“造假也是需要成本的,誰會為了一個九塊錢的襪子去造假?”
她認為,假貨問題,任何電商平臺都無法杜絕,不管是C to C還是BtoC,BtoC可能相對好一點,“這個事情不是電商能解決的事情,它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根據拼多多的官方數據,拼多多已經下架1070萬件問題商品,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主動刪除商品量是權利人投訴的125倍,聯合400余品牌取證打假。
然而,外界看到的仍然是平臺上數不清的山寨商品和假貨。“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做了一項抽樣調查,他們統計了拼多多平臺上電器、母嬰、食品飲料、日用品、服飾5個大品類12個品種中涉及普通消費者日常使用的56款產品,以拼多多公布的已拼單數和拼單價格計算,上述產品總計銷售總額( GMV7)為58億人民幣。調查結果顯示,在總計5 8億的銷售額中,疑似仿冒產品的銷售額為2.58億元,占比44.53%。
目前拼多多平臺上,“創維e家…‘小米新品…‘三星試聽科技”等品牌均被下線。但混淆康佳品牌的“康佳視界”以及近似vlvO的“vivk”、近似oIJIJo的“OWO A3”等產品仍然充斥著平臺。
“拼多多假貨和山寨問題嚴重,與定價關系很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極低的價格要買到正品是不符合常理的。
在曹磊看來,用商品便宜來吸引用戶拼團購買,因此入駐的商家只有保證售賣的產品價格低,才有優勢。然而,售價低,商家的利潤更低,為賺錢一些商家不得不以次充好,降低服務質量,最終投訴不斷。
2018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旗下平臺《2017年知識產權年度報告》,當中點名淘寶網制售假貨商家向微信與“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轉移。而黃崢則對這個報告回應稱,“從一個理工科的角度來講,這個報告我感覺很搞笑。”
假貨是所有電商平臺的頑疾,淘寶也曾深受假貨問題困擾。馬云曾呼吁,“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拼多多原來將淘寶標準視為行業標準,此前一直沿用前輩的管理模式,“現在看起來效果并不好。”
不過,在多位受訪商家看來,他們大多同時經菅淘寶店鋪和拼多多店鋪,在淘寶店上賣假貨越來越難,而拼多多平臺上,發布商品幾乎沒有門檻,不需要任何資質、鑒定或品牌授權書。在他們看來,這幾乎“是在縱容售假”。
對于拼多多的假貨問題,曹磊建議,應該強化平臺治理。首先就是利用大數據監測、“神秘買家”與委托第三方抽檢等方式加強對假貨的打擊,把好商品關。
阿里巴巴發布的《2017年知識產權年度報告》中,將利用大數據主動識別侵權鏈接作為一項重要經驗,其中提到,“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秒殺。”
而這一點,“零元入駐”的拼多多顯然沒有“向前輩學習”。
寬進嚴出的“圍城”?
拼多多的“零元入駐”和“鐵腕打假”,引發了史無前例的平臺和商家矛盾。很多商家質疑:拼多多的寬進嚴出是否存在“釣魚”嫌疑?
山東臨沂的王強,為了自己的8萬元被劃走的貨款,也走上了維權之路。
2017年,王強在拼多多上銷售了一款雷達電蚊香,從上架到下架一共賣了大約1000單,每個電蚊香賣135元。
6月loH,王強收到一封站內信,站內信的內容是,告知王強的家居用品店涉假。王強可以申訴,逾期不申訴,將對店鋪扣收相當于涉假產品歷史銷售額十倍的消費者賠付金,用以對涉假商品買家進行賠付;下架所有商品;解除協議,清退店鋪等。
王強對《中國新聞周刊》坦言,電蚊香確實是假貨。因為自知售假,他沒有申訴,但開始搜索(2Q群,“看見很多人都在瘋狂地加群,有的大群有接近2000人,都是被拼多多處罰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