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也沒打多少電話
花費很快就沒了?
神奇地各種被扣費
也許,是套餐的錯……
運營商合作伙伴“病毒式”推廣
直接扣費沒商量
陜西西安的中國電信的用戶史先生,在2017年為家里的一個固定電話和四部手機訂購了一個169元的家庭親情套餐,包含4部手機的費用。但用了幾個月之后,史先生發覺,每個月的話費越來越多,最后漲到220多元了。
為了弄明白,史先生查詢了話費詳單,這時才發現,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家每個月的169元家庭套餐多出了好幾個額外的增值服務。史先生咨詢了電信工作人員,可令他氣憤的是,中國電信方卻只給了他“這個時間長了,已經沒有什么記錄了”的答復。
史先生對中國電信的收費現象表示:相當于,完全你花錢就不需要你作主,直接替你花掉了,簡直就是搶劫一樣。
史先生八十多歲的岳母用的是一部老人機,根本沒有上網功能,但2017年5月,這部老人機竟然購買了一款名叫《沖擊火線》的游戲裝備。
▌史先生:
我岳母不識字,她根本不會玩游戲,短信也不會發,只是接電話、打電話,她怎么可能去訂購這個游戲裝備呢?
那么,這款游戲裝備是通過什么途徑訂購在這臺老人機上的呢?
工作人員稱,他們聯系了《沖擊火線》服務的提供——北京盤庫在線公司,盤庫公司的客服人員說,可能是中病毒了,或者是無意中誤操作觸碰了哪一個功能,發了一個短信到公司來訂購這個游戲裝備。
史先生通過中國電信網上營業廳查詢發現,在2017年4月2號,確實向北京盤庫在線的號碼發送了一個短信。
▌史先生:
這個時候就感覺更加奇怪,手機短信到底是怎么發的?反復交涉之后,有一個姓王的經理就承認了,他們實際上跟其它的公司,有一種合作,就是把他們的計費代碼讓其它公司進行推廣,用他的原話來講叫病毒式推廣。
北京盤庫在線是中國電信增值業務的合作伙伴,中國電信將收費代碼提供給北京盤庫進行收費游戲服務。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北京盤庫在線就選用了“病毒式”的推廣方法,利用非法軟件,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發送短信訂購“沖擊火線”的游戲裝備。
▌史先生:
從你的錢包直接把錢拿走,就不用告訴我。
記者登錄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北京盤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發現這家公司在西安、哈爾濱、上海、成都、武漢等多個城市都設有分公司,但短短幾年時間相繼注銷。其中哈爾濱分公司更是被吊銷執照,并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位于北京的總公司,因所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而被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但就是這樣一家頻繁注冊又注銷,并接連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卻與中國電信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中國電信將增值業務收費代碼開放給這家公司。很多類似史先生的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話費就被扣掉了。
免費過后是直接扣費
影子服務成吸費陷阱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文女士有一張中國移動手機卡,平時基本不使用。因此,在2017年2月,她在移動公司的營業廳,將該號碼的業務更換為每月38元的包月套餐。然而前不久查了一次話費,文女士發現有些不對勁。
▌文女士
:我一不打電話,二不發短信,第三不用上面的流量,每個月的費用要交進去大概70塊左右。10086客服告訴我說,每個月有一個30元的套餐流量包。
文女士很納悶,每月30元流量包是怎么來的呢?
▌文女士
: 運營商的客服人員開始給我打電話,說當初你這個是我給你開的,我是經過你同意的,你有簽字,非要說這個情況是我知道的。
為了弄個明白,文女士要求查看辦理套餐時所簽訂的協議。可是協議上卻根本沒有提及,任何有關這30元流量包的內容。
那么,移動公司究竟是怎么給文女士開通的每月30元流量包項目呢?移動公司的解釋是:每月30元的流量包,剛開始兩個月是免費使用,到第三個月,只要用戶不主動回復短信取消,就等于默認接受了這項業務,并開始收費。
與文女士的遭遇相比,深圳夏先生的遭遇更加離奇。2018年3月,夏先生的手機突然停機了,夏先生就此致電中國電信客服,才發現從2015年的四月份開始,中國電信每個月扣了他兩份套餐費用,一份是189元,一份是298元。
夏先生在2015年之前,自己一直用的是中國電信189元的套餐,直到2015年,他在當地營業廳辦理了套餐升級業務,升級到298元,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原來的費用照收不誤,而且這一收就是3年,總共多收了6000多元,這讓夏先生非常氣憤。
▌夏先生
:在沒有經過消費者個人同意的情況之下,從我私人賬戶去扣取錢,這個完全就是不合理的,我到哪里去討一個說法?這個是沒有安全感的。
未經用戶同意,開通或更改收費業務;以免費體驗的形式為用戶開通某項服務,免費期滿后,未經用戶同意就開始收取使用費。這種情形被稱為“影子服務”。在這些情況中,用戶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增值服務。
近年來,消費者被運營商影子服務的投訴案例越來越多,僅2017年,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就收到了593起類似投訴。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垃圾短信”
為啥不能根除?
除了“影子服務”,在現實生活中沒完沒了的“垃圾短信”,相信也讓很多手機用戶不勝其煩。為什么垃圾短信刪了這條又來下一條,就是不能根除呢?
王先生的手機每天都會收到很多“106”開頭的短信,有的是會員服務、行業消息、公司通知、驗證碼服務,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商業類、廣告類等短信息摻雜其中。基本上每天都有,刪了還會再發,加上106后面數字不固定,也沒有辦法屏蔽。
不勝其煩的王先生選擇了向運營商進行投訴。可是中國聯通客服人員的解釋讓王先生大吃一驚。如果要按照客服的提示自助屏蔽行業短信,那一些重要的銀行短信也就收不到了。
更讓王先生意想不到的是,這些106開頭的號碼,都是經過相關部門審批的,并不是不良商家私自發送給自己的。
手機上以106開頭的短信,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提供的網關短信平臺,被稱為運營商的“企信通”業務。10655聯通、10657移動、10659電信,而1069這個號段則是三網合一的短信通道號。
那么,這些106開頭的垃圾短信,究竟是如何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的呢?
記者在網上搜索“企信通”“106短信平臺”,網頁上出現了很多家可以發送106短信公司的信息。
記者隨機和幾家公司的網上客服人員進行了咨詢。談及營銷類短信的發送,他們都表示發送沒問題,只是在區域和內容上會有所限制,當記者提出要面談時,大部分公司則顯得比較謹慎,建議用微信或QQ進行詳談,并稱一般的合作在網上就可以完成,不需要當面談。
記者逐一咨詢,一家公司的客服人員顯得非常熱情。記者表示要發送營銷推廣短信,對方幾乎沒有詳細詢問是哪種類型或產品,就表示,他們將會提供一個平臺,內容由客戶自己發送,并且主動提出可以進行測試,感受一下短信的接收速度和到達率。
當記者提出想當面詳細了解下情況時,對方表示網頁上的地址并不是實際的地址,然后給記者發送了公司的實際辦公地址。
按照對方提供的地址,記者來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一棟寫字樓的114短信網。當記者表示想發送短信,推銷一些代工的衣服、鞋、箱包時,對方開始給記者出起了主意,說可以在后面加個微信號,電信、聯通、移動三網一起發。
為了讓記者信服,這位工作人員還拿來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和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以及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隨著洽談的深入,這位工作人員坦言,現在三大運營商為了降低投訴率,會在一定時間段,對某種類型的營銷短信進行屏蔽。當記者擔心所要推廣的內容會被屏蔽時,這位工作人員給出了這樣的說法。
▌
: 它是一段一段的,運營商會通知我們,比如說貸款的,現在移動和電信就發不了,只能聯通發,那么咱就停了,比如說過個十天半個月這個審核通過了,或者是這個通道又開始了,就通知我們可以發了,然后我們再通知客戶。
在談到價格時,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同種類的短信,價格不同,發送驗證碼的短信價格在3分錢左右,一條營銷類的短信價格在4分到5分錢之間,金融貸款類的價格則要更高一些。而在利潤分成方面,運營商拿走大頭,他們這些合作公司,只是賺一個零頭,發一萬條也才賺幾十元錢。
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認為,如果是增值服務商背著運營商去違法的,民事責任也應該是運營商的,行政處罰也應該是它的。從主觀故意上,如果惡意串通的話,這種情節更嚴重,更應該加大處罰力度。
《經濟半小時》的節目播出后,相關公司就曝光的內容在市場上展開了專項的整改清查行動。
不曝光,難道就一直裝聾作啞?
消費者口碑關乎企業未來
不要把他們當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