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品種,可轉債近期受到“冷落”。一方面,市場上可交易的可轉債超過半數跌破面值,另一方面,新發可轉債中簽率創下新高,甚至還出現網下零申購的情況。
有基金經理認為,當前可轉債估值已處于歷史底部,雖然短期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對于3~5年的長期投資,已經出現較好的入場時機。投資時關鍵要依據正股擇券,同時規避信用風險。
Wind 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收盤,71只上市交易的可轉債中,有42只跌破100元面值。與此同時,新發行的可轉債也遇冷,比如6月28日湖廣轉債公告稱,該可轉債網上中簽率約為1.013%,這一中簽率創下紀錄新高,與此同時,網下發行更是出現零申購的情況。
針對近期可轉債的弱市行情,東北證券(行情000686,診股)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員鄒坤指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自2017年10月份轉債信用申購新規實施以來,投資者不再盲目打新,更多考慮公司資質;二是近期大盤走弱,可轉債正股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可轉債也因此受到影響。
盡管可轉債近期行情不佳,但拉長期限來看,已有專業投資者看到了其中配置的機會。鄒坤表示,當前可轉債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盡管短期來看可轉債市場行情還不太明朗,但長期(3~5年)來看,已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興全可轉債基金經理張亞輝近期也表示,對于3年左右的長期投資,當前市場為可轉債提供了較好的入場時機。
另外,也有基金經理表示,可轉債跟隨正股震蕩下行,估值水平整體呈中性,部分大盤轉債估值便宜,有較好的配置價值;條款博弈價值不大,當前依據正股進行擇券是主要策略。
除了依據正股擇券,滬上某基金公司固收總監表示,投資可轉債,要看發債公司的資質,尤其要關注公司的信用風險。“可轉債的另一個屬性畢竟還是債,投資時股債兩方面都要兼顧考慮。”
該固收總監表示,當前轉債行情一方面要等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緩和,另一方面要等待權益市場復蘇。“當前的點位可以多關注可轉債基金,尤其是有參與權益投資需求的人,可轉債某種程度上是歸屬于權益的品種,同時在持有到期不轉股的情況下還能發揮債券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