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發用電量較快增長,CPI、PPI等主要指標溫和上漲并處于合理區間,社會事業及高技術等領域固定投資增長較快。”在16日舉行的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作說。
孟瑋表示,從總體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供求關系趨于改善,經濟運行內在的穩定性有效提升。當天,她還就重點領域改革、物流降本增效、“一帶一路”建設等經濟運行中的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一帶一路”論壇成果有序推進
舉世矚目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已經一周年了。一年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論壇形成的一系列成果清單正得到有序推進,相關工作開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去年論壇形成的279項成果清單,目前已有255項轉為常態化工作,有24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孟瑋表示,包括雅萬高鐵、瓜達爾港、中俄原油管道復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取得了早期收獲,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有序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8000列,通達了歐洲14個國家和42個城市。
與此同時,貿易與產能投資合作不斷深化,金融服務領域合作得到加強,人文交流逐步擴大。據統計,我國已在沿線國家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70多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累計貨物貿易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了700億美元;絲路基金已簽約了19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支持項目涉及總金額達到800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雙向旅游交流的規模超過了2500萬人次。
針對“中國主導‘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前期信息和運作不夠透明、偏袒中國企業”等說法,孟瑋指出,“一帶一路”共建項目主要是商業項目,是企業的市場行為,采取何種運作模式及如何公布項目前期信息,均由項目業主單位來決定的,并不取決于中國政府,但政府會建議企業盡可能公布項目前期信息,同時也會向社會及時公布所獲知的有關項目信息。
“需要重申的是,中國倡導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駕于人的強買強賣。”孟瑋強調指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市場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國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其中并把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
進一步防范地方債務風險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規范主題公園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在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債務風險的防范力度。
近年來,各地依托高鐵車站推進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地方在促進交通、產業、城鎮融合發展方面積累了好的經驗。與此同時,在高鐵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高鐵很近、車站很遠”,“車站很新、服務跟不上”、“占地不少、利用率不高”等問題較為突出。
“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出臺上述意見,就是要指導相關地方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因地制宜、規范有序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關鍵是把握好‘引導、規范、集約、融合’8個字。”孟瑋說。
與高鐵周邊區域開放不同,主題公園建設存在著概念不清、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等問題,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房地產化傾向和債務風險,影響了行業健康發展。
“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二是依法規范舉債。對于列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范圍的高風險地區,原則上不得舉債搞建設。”孟瑋表示,有關地方要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加強成本收益分析評估,防止脫離地方財力實際搞開發。同時,要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嚴禁以PPP等形式違規變相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兩大舉措推動物流降本增效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進入下降通道。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實現“五連降”;2018年一季度進一步降至14.5%,但仍高于主要發達國家8—9%和新興經濟體11—13%的水平。
“這既與我國產業結構和人口、產業空間布局有一定關系,也反映出我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孟瑋表示,發展改革委將從兩方面開展工作,著力推動上述問題的解決。
一是進一步降低物流企業經營成本。針對物流領域“簡政、減稅、降費”問題,發改委研究提出了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其中,降低交通運輸業增值稅率、擴大物流企業倉儲用地稅收優惠范圍等政策已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5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增值稅率已降至10%。
二是積極開展物流創新試點示范。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示范物流園區、國家智能化倉儲物流示范基地、骨干物流信息平臺試點等工作,激發物流領域的創新活力,推動現代物流業在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創新突破、率先發展。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召開了“全國物流創新發展工作會議”,總結交流了試點示范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
孟瑋透露,發展改革委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再推出一批新的簡政減稅降費措施,進一步為物流業降本增效,為物流創新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見習編輯: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