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6日電 對于目前國內高鐵站存在離城區太遠、配套不完善、定位偏高等問題,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回應稱,發改委將指導相關地方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因地制宜、規范有序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關鍵是把握好“引導、規范、集約、融合”這8個字。
發布會上,媒體提問到,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于很多老百姓反映的一些高鐵站離城區太遠、配套不完善、定位偏高等問題,請問將如何推動解決?在高鐵站周邊開發建設過程中,如何防范地方債務風險?
孟瑋表示,目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鐵運營網絡,運營里程占世界三分之二。近年來,各地依托高鐵車站推進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取得良好效果,一些地方在促進交通、產業、城鎮融合發展方面積累了好的經驗。與此同時,在高鐵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有的老百姓反映“高鐵很近、車站很遠”。我們也注意到《意見》出臺的第二天,央視新聞1+1欄目也對此以做了一個專題節目。還有老百姓反映“車站很新、服務跟不上”、“占地不少、利用率不高”等,這些問題在一些地方高鐵的周邊區域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都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為此,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意見》,就是要指導相關地方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因地制宜、規范有序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關鍵是把握好“引導、規范、集約、融合”這8個字。
孟瑋解釋道,“引導”,就是堅持規劃引領。嚴格依據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相關規劃統一布局,合理確定車站周邊開發建設的功能定位、規模和邊界,有序推進開發建設。
“規范”,就是規范高鐵車站選址和規模。處理好高鐵通達性和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之間的關系,按照便民原則,新建高鐵車站選址盡可能在中心城區或靠近城市建成區,確保人民群眾出行便利。同時,按照經濟適用原則,合理確定高鐵車站建設規模。
“集約”,就是樹立和貫徹節約集約用地理念。分階段、分步驟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對大城市來說,初期開發的重點是新建高鐵車站周邊2公里以內的區域,適當控制預留遠期發展空間;對中小城市來說,要避免“盲目造城”。同時,積極推廣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節地技術和好的模式。
“融合”,就是促進站城一體融合發展。推動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時,要同步規劃和推進城市功能布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等,營造宜居宜業環境。
孟瑋還表示,關于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有關地方要進一步完善項目和資金管理,加強成本收益分析評估,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防止脫離地方財力實際搞開發。另一方面,依法規范舉債。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嚴禁以PPP等形式違規變相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對于列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范圍的高風險地區,原則上不得舉債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