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開放,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證券業對外開放迅速進入實際操作階段。證監會披露顯示,瑞士銀行已正式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
瑞銀提升合資券商持股比例至51%
證監會資料顯示,該申請事項為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比例從24.99%增至51%,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這表明首家合資證券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進入審批程序。
瑞銀集團發言人對南都記者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增持瑞銀證券股權是瑞銀在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金融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對瑞銀在中國的業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旗下證券業務、財富管理及資管業務。中國政府將外資機構投資證券公司比例限制放寬至51%是其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瑞銀在提升控股權方面早已經在做準備,在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后僅四天,瑞銀就提交了申請。
“瑞銀將提升在華合資券商持股比例至51%.最新開放政策下,瑞銀顯然增加了更大操作空間。”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杰稱。
摩根士丹利或跟進
2006年12月11日,瑞銀集團與中糧集團、中國建銀投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共同參與收購了當時瀕臨破產的北京證券公司。瑞銀集團持有其中20%的股權,并將其重新命名為瑞銀證券,開了外資機構直接參股中國全牌照證券公司的先河。
盡管命名為瑞銀證券,但合資公司的最大股東并非瑞銀集團。從股權結構來看,目前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瑞銀集團、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瑞銀證券33%、24 .99%、14 .01%、14%、14%的股份。瑞銀集團并非瑞銀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但瑞銀集團對瑞銀證券擁有管理權。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外資在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基本在33 .3%.摩根士丹利是第一個將在合資券商中持股比例提高至49%的外資機構,近期也表示有意將在合資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的持股由49%提高至51%.
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外資機構蜂擁而至。目前根據C E PA補充協議設立的合資券商已獲批的4家,分別為匯豐前海、東亞前海、申港證券和華菁證券。其中匯豐前海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出資比例51%,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9%,是內地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目前仍有18家合資券商設立事項處于審理中。
“外資有望選擇優質的金融機構,加大股權投資力度,一方面保持對國內金融市場跟蹤,另一方面享受較高的投資收益。”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峰對南都記者表示。
契機:全球資產配置“過去合資券商被寄予厚望,實際上,鯰魚效應并沒有實現。單一牌照、控股權受限、股東理念難以磨合,導致合資券商的投行業務并沒有發揮其優勢,近幾年合資券商表現乏力。”從券商投行轉到私募機構的方景對南都記者表示。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黃河稱,中國券商行業近十年來,經紀業務傭金率及收入占比持續降低,2017年降至30%,為史上最低水平。而2017年的行業平均傭金率也降至萬分之三點四的歷史低位。
“對比合資券商年報就可知道,在經紀業務和投資顧問業務上,國內券商是有過往累積的絕對優勢。外資券商重要的發力點將會在資管、投行方向。”方景稱。
不過,隨著中國財富積累以及全球配置需求的提升,外資機構在全球資產配置方面出現新的發展契機。對于外資行而言,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始終是提升股本回報率的一大利器。
瑞銀證券年度審計報告顯示,2017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 .62億元,凈利潤4283萬元。
瑞銀證券相關負責人對南都記者稱,去年財務管理業務雖然受到監管趨嚴的影響,但是產品銷售作為財富管理部業務發展的重點,去年下半年依然取得出色的成績。受益于產品平臺完善,產品種類豐富和多元化,高凈值客戶資產配置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同時,在產品端也有強勁的銷售勢頭。
東亞前海證券資管及固定收益投資部負責人趙凌琦表示,新成立的合資券商迎來發展機遇。合資券商需要努力的方向非常清晰。那就是迅速加大投研能力的耕織和市場銷售能力的建設,快速做出業績,打出品牌。
采寫:南都記者 周亮
作者: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