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方便企業、服務居民、以人為本、廉潔高效”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來道即辦、服務到底”政務服務品牌,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營造創優環境、關愛企業、支持發展、勇爭一流的濃厚氛圍。
深挖為企服務新舉措,緊緊圍繞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堵點,重點針對涉及營商環境專項指標精準發力,補短板、強弱項,推行“一窗受理、綜合服務”。創新推行“1+7+N”便民服務模式。依托社區和新村,建立“幫代辦”(“上門辦”)隊伍,充分發揮各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積極分子和志愿者主動服務,結合黨員聯系戶制度為街道轄區內的高齡、困難群眾免費提供幫代辦(即“上門辦”)服務,變“群眾辦”為“政府辦”、“公益辦”。同時利用小易工作室直接連線功能,將服務窗口 “搬”至云端,真正實現辦事群眾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飛躍,“上門辦”人員與便民服務中心小易工作室專人對接,辦事群眾 “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所需事項。小易工作室推廣以來,已幫辦事群眾辦理業務十余次,解答各類問題80余件。
道口鋪街道以“非遺+”推動實現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雙贏。通過深入挖掘、保護傳承、創新利用等方式,變文化資源為產業優勢、致富渠道,進一步增強群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真正實現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雙贏。投資200余萬元,建成展陳面積500余平方米的東昌府區民間藝術博物館,展示“木版年畫”“東昌毛筆”“東昌澄泥”等10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東昌府區民間藝術博物館,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合作社,整合轄區內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推動“非遺+文旅”“非遺+產業”“非遺+文創”“非遺+研學”“非遺+演出”等融合發展模式,聯合電商基地,加強宣傳,開辟多種銷售渠道,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鏈,吸引更多非遺傳承人加入。目前,正在與傳統釀酒、編織、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內10余家公司洽談合作。
道口鋪街道將繼續貫徹落實“三提三敢”相關要求,全面提升執行力,持續鞏固營商環境“金字招牌”,以更加扎實的作風推進道口鋪街道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劉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