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股市走過了近三分之二的旅程,在夏秋之交的當口,走勢依然不溫不火。股市一年的走勢如農村種地的節氣:春播、夏耘、秋收,冬眠。如今節氣上已過立秋,但依然酷暑難當,夏耘的季節也太長了,接下來是否會有秋收行情,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上證指數無論在3600多點還是2800多點,二級市場將人弄得神魂顛倒,但一級市場始終熱鬧非凡,這得益于現在找到了一個新股發行的好方法以及多元化的發行路徑,此路不通那路通;何況,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過某條路走不通的狀況,這也算是當下股市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鋪路搭橋的極佳平臺。融資功能的暢通無阻,可以說是股市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
最新數據表明,目前在“滬深京”3個交易所排隊嗷嗷待哺的公司超過1000家,在以往的市場中,排隊公司數量達到五六百家就被當做一級市場的“堰塞湖”;而現在市場容量大了,千家排隊已經不認為是“堰塞湖”了,理由是有進有出,流量暢通,“堰塞湖”就不會決堤。多元化的發行方式以及多管道的“泄洪”,使當下的市場容量不斷擴大,主板的注冊制改革實施之后,新股的詢價總體向已經實施了注冊制的幾個板塊靠攏。當下一級市場的供不應求將使主板發行市盈率抬高,即便以后市場下沉,這種有彈性的發行機制,只要降低發行價,就沒有賣不出去的股票。所以,未來的市場會始終保持彈性。
從融資和再融資的布局來看,現在的多元化渠道也讓市場保持著資金流的暢通。滬深兩個交易所新股萬分之二三的低中簽率,始終給大家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感覺。北交所的定位蠻有意思,它似乎成了滬深兩市的后備軍,到本周為止,已經有3家北交所的股票轉板至滬深交易所,而當下掛牌公司達7000多家的新三板又是北交所的后備軍,這樣的市場結構也是一種創新。未來隨著市場的波動,管理層可以靈活地調控,這種結構將使市場的融資功能始終不斷。
與當下三地交易所結構相適應的還有如下幾個補充:一是兼有股票與債券功能的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的試水,讓一些房地產和基建項目有了資金接盤者。從發行情況來看,目前保持著旺銷的勢頭。二是再融資以可轉債方式推出,中小投資者可以無需股票市值也無需資金的方式申購。如今中簽率低到0.0006%的水準,這百萬分之六的中簽率,給市場提供了什么信號?未來還有什么東西在這個市場中賣不出去?
總而言之,當下的市場是一個最有利于融資者的市場,一級市場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多元的市場結構,靈活的有彈性的發行機制,不同的投資者在市場中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博弈的品種。二級市場也這樣保持著活力和韌性,對于投資者而言,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博弈品種。一級市場的活躍,也意味著二級市場不會趴下,因為所有的套利最終都要在二級市場中完成。從這個角度而言,市場淘金的機會還很多。而值得跟著沖浪的,是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差價就做,沒差價就歇,賺多少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