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汽車板塊在A股市場風頭正勁,比亞迪市值突破萬億大關,大有超越“寧王”成為“迪王”之勢。但還有一家走勢更為勁爆的公司海汽集團,收獲十多個“一字”漲停卻并非搭上汽車概念,而是因為資產注入預期。
海汽集團與很多人想象中的汽車制造企業并不是一碼事,海汽集團的全稱是海南海汽運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是道路客運、客運站場開發經營、旅游、物流和汽車服務等。海南還有一家正宗的汽車制造企業海馬汽車,但業績表現不如人意,今年5月產量只有1909輛,同比下降42.6%,銷量1910輛,同比下降36.75%。
海汽集團大漲的原因是因為資產注入。資料顯示,海汽集團擬向海南省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海南旅投)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海南旅投免稅品有限公司(簡稱海旅免稅)100%股權。本次交易標的公司主營業務為免稅品零售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將從傳統客運業務轉型為綜合旅游業務,實現旅游交通、旅游商業的跨越式發展。海汽集團的大股東是海南海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而海南旅投持有海南海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90%的股份,也就是說間接控股的“爺公司”直接主導了此次資產重組。
海汽集團的大漲行情像不像當年獲得免稅牌照的王府井?是的,很像。當年市場資金炒作王府井獲得免稅牌照,將其股價直接從不足12元炒到接近80元,漲了6倍以上。同樣有免稅牌照的中國中免也是當年的大牛股,股價從不足70元漲到最高400元以上,也是6倍左右的漲幅。一時間,免稅牌照成為資本市場的最強上漲“令牌”。此次海汽集團注入的資產也頗具想象力,是海南旅投旗下的免稅商業資產,而海南島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離島免稅區,相關資產的優質程度可見一斑。
從另一個角度看,“免稅”盡管不是一個新題材、新概念,但資產重組卻是資本市場永不謝幕的熱點,兩者結合還是擦出了不小的火花。本周還有一個資產重組的熱點,就是中航機電與中航電子的整合,雖然沒有“免稅概念”,但由于集納了國資國企改革、軍工資產整合等熱點題材,依舊成為扯眼的焦點。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從成效上看,在這三年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深入推進,一批主業更加聚焦、業務結構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優勢企業相繼涌現。除了上述中航工業旗下的中航電子和中航機電整合,最近中國建材旗下祁連山擬將全部資產及負債與中國交建及中國城鄉下屬的6家設計院進行資產置換,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旗下中國汽研也正在與中國中檢開展檢驗檢測業務整合事宜,主線就是聚焦主業,將優質資產集中,提升市場競爭力。因此,目前資本市場上主業還比較分散,且有比較大業務重疊的國資上市公司,面臨較多的重組整合機會,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