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北京市“兩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日前召開會議,在部署工作時強調,要全力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做大做強。會議提出,要強化后備企業挖掘、培育和輔導,為新三板、北交所輸送更多優質企業;深化新三板改革,激發創新層、基礎層活力;抓緊推出北交所指數,營造優良金融生態,鼓勵投行、資管等機構開發產品、拓展業務,積極吸引長期投資者和外資參與。
行業專家對記者表示,從北京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來看,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是重要支撐。發展北交所,對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大意義。
針對會議重點提及的“抓緊推出北交所指數,營造優良金融生態,鼓勵投行、資管等機構開發產品、拓展業務,積極吸引長期投資者和外資參與”,專家觀點認為,建設更為完善的交易機制,形成更加健全的交易生態,有利于北交所拓寬投資者參與范圍,聚攏市場人氣,擴大市場流動性,提升價格發現效率,提高北交所市場吸引力,使其真正發揮出“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作用,增強資本市場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
記者注意到,自去年北交所宣布設立以來,北京市相關負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全力支持北交所建設發展的問題。
今年的北京市兩會期間,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表示,要持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一頭抓頭部企業,支持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享資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另一頭抓中小微科技企業,引導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用好北交所這個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制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穎此前也曾表示,首都金融業今年將在六個方面重點發力,其中之一就是要大力支持北交所建設,推動衍生機構和業態在京布局、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北交所宣布成立后,北京證監局第一時間聯合市經信局、市金融監管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下稱“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等多家單位舉辦“走進北交所”系列培訓服務活動,對具有較高創新屬性的掛牌公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走訪、調研,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及對資本市場的需求。
來自北京證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底,北京轄區有北交所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144家,北交所在審企業4家。
事實上,北京各區已經紛紛行動起來,加快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強的腳步。今年1月29日,北京市西城區履行屬地責任,率先出臺服務北交所的政策——《北京市西城區關于服務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展和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措施(試行)》,此舉是強化金融街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全力服務保障北交所建設發展的重要舉措。
2月23日,在第四屆西城區企業上市主題交流活動上,西城區政府、全國股轉公司和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提高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能力、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支持北交所和全國股轉系統市場建設發展、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和處置合作機制等四個方面開展合作。
3月,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與北京市平谷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三方將在支持優質企業掛牌上市、廣泛培育后備企業資源、開展人員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同時,北京市延慶區也舉辦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對接會,聚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長。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將不斷總結前期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經驗,持續探索創新服務模式,進一步凝聚市場共識、匯聚各方合力,為支持中小企業規范發展、創新發展和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記者 張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