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互金行業風險的不斷釋放,海外上市的互金企業三季報也呈現出新特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北京時間11月20日,美股市場中已有包括宜人貸(YRD.N)、小贏科技(XYF.N)、樂信(LX.O)、簡普科技(JT.N)在內的四家互金公司先后披露了2018年三季報。
一方面,P2P的行業壓力正在以宜人貸為代表的老牌P2P平臺的業績變化上有所體現;另一方面,主打消費場景的樂信等公司則呈現出較快的發展速度;同時上述四家公司的一般性費用均出現大幅增長。
雖然如此,但上述四家公司股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互金企業特有的風險經營模式讓此類公司具有了較強的周期性,而當前國內信用風險多發正對該類企業構成潛在沖擊。
宜人貸“剎車”
在P2P行業兌付壓力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宜人貸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滑。這是宜人貸2015年實現盈利以來前三季度利潤首次下降。
財報顯示,宜人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06億元,同比增長15.86%,然而同期凈利潤卻僅為6.3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31.20%。
有投資人士認為,宜人貸全年實現凈利潤正增長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2017年全年,宜人貸實現凈利潤13.72億元,而要超過這一數值,宜人貸需在四季度內獲得高于7.37億元的凈利潤。
“營收在增長,說明業務規模還在擴大,但資產端好資產越來越稀缺也是客觀事實,壞賬率的增多必然影響其最終利潤。”一家從事美股投資的私募機構投資經理坦言,“宜人貸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目前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因此全年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如果資產端的信用風險持續增大,這種下降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宜人貸標準化報表下的貸款損失準備仍然為零,而盈利下降的直接原因系前三季度營業總支出同比增加了12.3億元,其中包括行政費用在內的“管理費用”和“其他費用及撥備”,兩項指標分別同比增長4.66億元和4.94億元。
據宜人貸方面表態,行政費用的相關增長來自于一、二季度各計入一筆與質量擔保計劃有關的2億元左右的人民幣支出。
“這些指標和往年同期相比屬于明顯的異常增長,不排除一些壞賬兌付或計提可能通過這些科目進行了支出釋放。”一位接近宜人貸的美股分析師對此表示。
此外,宜人貸財報的部分科目也較往年大幅增加,例如截至三季度末,其資產負債表項下“客戶貸款及墊款金額”達到了13.36億元,分別是2015年底和2016年、2017年同期的6.02倍、3.63倍和2.39倍。
而年內宜人貸的現金流狀況也不及往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從今年一季度就以-3.38億元創出近四年來的首個季度負值,而截至三季度末,負現金流規模進一步增長至18.46億元。
宜人貸的業績剎車在二級市場中也有反饋——自年初至11月20日,宜人貸股價已從43.46美元/股累計下行至16.26美元/股,回撤幅度達62.73%。
有P2P平臺人士指出,國內P2P特有的風險經營模式,使其經營具有較強的周期性。
“正常來說P2P只做平臺,即便借款人違約風險也應當由出借人承擔,但國內P2P的慣性是將風險和收益雙雙內部化,有壞賬時會為投資人兌付,但同樣也在服務費上計提了隱形的風險利差。”西部地區一家P2P平臺人士坦言,“這種情形造成了P2P行業較強的周期性,好的時候業績增長很快,風險來的時候卻很危險。”
“在信用風險較低同時無風險收益率偏低的情況下,P2P的利潤率會更高,反之則會更容易受到行業周期的影響,特別是在逾期賬款增多的情況下,P2P自身的經營壓力也會上升。”前述P2P平臺人士進一步指出。
新秀暴增背后
與業績承壓的宜人貸相比,簡普科技前三季度仍然處于虧損狀態,而樂信和小贏科技則呈現出較強的增長勢能。
其中小贏科技前三季度實現了26.55億元的營業總收入和6.41億元的凈利潤,兩項指標分別同比增長150.57%和252.20%;樂信前三季度實現了35.81億元的營業收入和9.28億元的凈利潤。
財報顯示,小贏科技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其經紀傭金收入項下的“貸款便利化-直接服務模式”收入,該科目收入達21.97億元,超過去年全部的經紀傭金收入;無獨有偶,樂信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長也有一部分來自于貸款中介服務——其“貸款便利化服務收入”達到8.0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達6.15億元。
雖然如此,但兩家互金中概股仍然未能受到二級市場的認同。Wind數據顯示,樂信股價自年初累計下行28.78%,而9月份完成上市的小贏科技則出現了破發,上市以來跌幅累計達24.42%。
在業內人士看來,收入擴大來自于上述平臺規模的增長,但市場的主要擔憂也在于存量及后續業務的資產質量問題。
“如果增長的這部分傭金收入只是單純的第三方助貸服務還好,關鍵在于這些貸款業務中,中介平臺是否要承擔風險,市場主要的擔心點也在這里。”前述美股分析師坦言,“如果存量資產或后續業務的風險不斷釋放,那么公司必然要承擔壞賬風險進而對業績穩定性帶來影響。”
“當然具體到不同公司也不盡相同,有的公司純粹定位消費類借貸,平均單筆可能只有1000-2000元,這一類業務的風險和給企業做信貸的平臺風險不一樣。”上述分析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