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童彤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召開發布會通報2018年第一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時透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穩步推進,截至3月底,306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據介紹,截至3月底,北京、山西、上海等12個省(區、市)政府與社?;鹄硎聲炇鹞型顿Y合同,合同總金額4750億元,其中306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對于下一步工作安排,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明確,要加強基金投資和監督管理。進一步做好社?;痫L險防控工作。分類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各省(區、市)全面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此外,還將落實職業年金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推動職業年金基金規范有序投資運營。穩步推進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
所謂養老金,是指由政府、公司、金融機構等向因年老或疾病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按月支付的資金。伴隨我國養老金規模的日益擴大、管理模式單一及通貨膨脹致養老金收益率為負等多因素疊加,養老金如何保值增值已成為養老金管理部門面臨的難題。
而隨著養老金規模的持續擴大,各方期待對巨額資金采取投資運營以實現保值增值的愿望愈發迫切。國家養老金累計結余規模的日益增長,無疑也對巨額養老金的管理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各界始終保持統一口徑呼吁:對關系到居民養老大計的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必須時刻把握住安全這根“弦”。首先確保使用安全,防止巨大缺口和資金不賠本;其次再談豐富投資管理渠道,確保資金的增值問題。
盡管此前曾有地方對養老金投資運行進行了試水,如廣東省的部分養老金早在數年前就曾委托運行,主要投資于國債、銀行存款、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固定收益的產品,確??色@得不低于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值得說明的是,地方投資運行養老金也是在明確采取更為審慎的投資方針的前提下,將新增資金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確保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由此也不難發現,養老金投資運營始終未改審慎方針,畢竟,確保養老金本身的“救命錢”屬性仍是根本所在。
實際上,此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重申“加強基金投資和監督管理。進一步做好社?;痫L險防控工作。分類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各省(區、市)全面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的工作軌跡,背后正亦體現了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施策邏輯。
此外,對于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渠道,輿論一直對保值增值渠道有著爭議,其中,是否引入資本市場備受各界關注。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居民個人賬戶積累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問題,學界也早已出現將養老金推向資本市場的觀點。
記者以為,盡管主張將養老金投資于資本市場將獲得長期高收益觀點有一定道理,但這些都需要以完善、成熟的資本市場運作制度為前提。毋庸諱言,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并未達到十分完善的程度,金融部門管理透明度和規范性都存在有待改善和進步的地方。因此,將養老金全部推向資本市場,難免對養老金安全性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及。
因此,無論從地方經驗還是決策層主張踐行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確保保值增值的主張,都客觀要求養老金運營方做好投資管理的平衡,即確保安全性和保值增值共存,需要做到“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里”。比如國債、銀行儲蓄及其他方式等都要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