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日電(孔海麗)據思源地產市場發展部統計,2018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為1161套,同比去年“317”政策出臺后的首月,降幅達到44.5%,幾近腰斬。與此同時,4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為14964套,創近12個月新高。
新房需求兩極分化
數據顯示,4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環比3月微漲3.4%,成交面積為17.99萬平方米。
|
北京新房成交情況階段數據 來源:思源地產
思源地產市場發展部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郭毅表示,隨著北京多元化供給體系的搭建,全面覆蓋多重需求客群,新房市場的需求也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特征。剛需剛改客群持幣觀望,等待更多共有產權房的上市,以及中低價位“限競房”的推出;而高端改善客群則因“9070”政策的再度實施,對多種產品類型、戶型面積混搭的社區存在疑慮,因此選擇及時出手未過多限制產品的普通商品房。
4月,北京商品住宅的套均成交面積為155平方米,相比3月的129平方米,增加了26平方米。而在4月成交的1161套商品住宅中,別墅產品共244套,占比21%;戶型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產品共成交689套,占比59%;與即將上市的限競房面積相近的中小戶型產品的銷量,則僅占到4月成交的兩成左右。
郭毅認為:“由此可以預期,在限競房開閘放水后,大量持幣待售客群的消費動力將被激發,北京新房市場才能真正迎來銷量的復蘇。”
二手房價調整到位
與新房市場處于僵持階段有所不同的是,北京二手市場卻暖意融融。4月,北京共售出14964套二手房,創近12個月新高。這也是新一輪緊縮調控導致二手成交降至冰點后,北京二手銷量第4個月突破萬套大關。
|
北京二手房成交情況階段數據 來源:思源地產
環比3月,4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套數上漲了23.6%,成交面積的環比漲幅則高達60.9%。
郭毅分析,二手房市場同樣出現了大戶型需求熱度提升的情況。即將上市的限競房明確了“5年限售”的規定,且需在限得分戶不動產登記證或契稅完稅憑證后,將限競房的產權鎖定年限拉長到最少8年,房產的流通性大減弱。部分中端改善客群對于資產的靈活變現較為關注,因此在權衡之后選擇了置業二手住宅,是造成近來二手銷量升溫的原因之一。
此外,北京各區陸續頒布了新一年的入學政策,其中教育強區的學位資源有限,多與戶籍、房產綁定,隨著近年來這一趨勢的不斷強化,也讓購置二手房的剛性需求有所上升。
郭毅認為,造成二手銷量反彈的第三個原因在于北京二手房價的調整到位。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購買二手房的改善家庭基本失去了購房杠桿,看房選房的客群數量因此降至冰點,導致北京二手銷量重挫。2017年10月,北京僅售出6940套二手房,是去年北京二手成交的最低點。客觀的市場現實,讓二手業主降低報價,房價普降15%-20%。價格回調后,北京二手房的價值重新被購房者發現和認可,這是造成二手房成交上漲的根本性原因。
而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北京樓市仍然延續這一市場慣性。4月29日-5月1日,北京新房商品住宅成交僅51套,同比下滑64%;同期,二手房的銷量則為283套,相比清明小長假大漲76%。
未來,決定北京樓市走勢的關鍵點仍在于二手房和限競房,二手房的流通速度加快,持幣待購的客群基數上升,意味著市場潛在購房需求的不斷積累,而限競房的開閘,則將成為釋放置業需求的最佳通道。
“在置業需求已經回歸“自住”為主的當下,只有樓市交易量保持穩定,才能讓包括房地產金融、土地、新房、二手房在內的房地產市場重新盤活,樓市也才能保持平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郭毅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