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明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持源頭防治,調整“四個結構”,做到“四減四增”。
會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明確目標任務,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要細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尊重規律,堅持底線思維。各級黨委、各部門黨組(黨委)要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層層抓落實,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群防群治。要堅持源頭防治,調整“四個結構”,做到“四減四增”。
一是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過剩和落后產業,增加新的增長動能。二是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三是要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四是要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要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體現差別化,體現獎優罰劣,避免影響群眾生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能源行業面臨新的變革。鋼鐵、煤炭、電解鋁等領域的去產能一直在扎實推進,而目前新的增長動能最典型的是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接下來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的技術都有可能運用在能源領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第一財經表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源頭在于徹底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推進能源向清潔化轉型,而大力發展天然氣是有效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成功經驗和普遍做法。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能源企業當前謀求生存的迫切需要和實現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必須切實履行好的社會責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2日在中國石化“綠色企業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今世界,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化加劇等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部署。
一些能源企業已經建立綠色發展新目標。第一財經從中國石化獲悉,“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包括 6年內中國石化清潔能源產量占比超過50%;2018年中國石化出廠汽柴油全部達到國Ⅵ標準;6年內中國石化將新建1000座車用天然氣加氣站;2023年中國石化天然氣供應能力將達600億方/年;2023年中國石化投運輸氣管道達到1萬公里,LNG接轉能力達到2600萬噸/年;2023年中國石化地熱供暖面積超1.2億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