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事故存在突發性、廣域性、機動性的監測需求,環境監測儀器憑借其反應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應急監測能力強等特點,能夠及時分析污染成分對環境質量影響的程度,使監管部門對污染源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
1、政策分析
近年來,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關于印發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推動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環境監測儀器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結合利用的產物,有利于建立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國家和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預報預警和質控,順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2、市場分析
(1)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體系發展較慢
目前,我國在重點區域、重點城市地下水動態監測方面取得了較為全面的數據,但尚未系統開展全國范圍內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的調查評估,難以完整描述地下水環境質量及污染情況,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和預警應急體系的不健全已嚴重制約了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
(2)環境監測智能化,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
當前市場上環境監測系統自動化程度較低、運營人力成本較高、難以對環境進行整體有效評價、不能及時反映污染變化狀況,且在突發污染事故時屬于被動監測、靜態的事后監督。面對持續增加的環境壓力,迫切需要在全國范圍內構建全方位的智能化環境自動監測系統,為環境污染防治和管理、科學決策和提升環境保護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環境自動化、智能化監測系統建設及應用過程中,需要解決監測參數可擴展、數據可靠性和可溯源、系統智能化控制與運行、海量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幾個方面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當前環境監測管理需要環境監測系統進一步集成化、模塊化,在運行過程中進一步網絡化、智能化,環境監測硬件設施與信息管理軟件平臺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業務處理和信息分發系統在內的環境在線自動化、智能化監測系統。
(3)市場競爭逐步規范是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發展趨勢
環境監測設備涉及到光學、化學、生物學、精密機械、電子電路、計算機軟件及網絡通訊等多學科技術,屬于典型的高新技術產品。隨著行業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深入,那些生產規模較小、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較差的生產企業將逐漸被淘汰或整合,而部分行業優勢企業,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將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3、競爭企業分析
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屬于技術驅動的行業,優質的產品能斬獲大量的市場份額,目前行業中優秀的企業有美國熱電公司、聚光科技、先河環保、雪迪龍科技。
行業主要競爭企業及其主營業務介紹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年報等,尚普華泰咨詢整理
4、風險分析
(1)產業政策變化風險
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的客戶主要為環保、市政、水利等具有環境監測需求的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及受環保部門重點監管的污染源企業,市場需求具有明顯的政策驅動型特征。未來如果國家環保產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者環保產業政策的執行情況發生變化,用于環境保護的財政支出減少,都可能帶來行業整體需求下行的風險。
(2)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監測體系的全面建設,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參與競爭的本土環境監測設備供應商的技術水平、資金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具備了與國外領先企業競爭的實力。未來幾年,我國政府對生態環境建設將持續加強,環境監測設備及運營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競爭,可能導致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利潤率水平,包括運營服務利潤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風險。因此,行業面臨因市場競爭加劇而導致銷售收入增速放緩、利潤率水平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