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間,成都先導(688222)披露《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修訂稿)》,擬向激勵對象授予721.41萬股限制性股票,約占公司股本總額40068萬股的1.80%,其中首次授予579.41萬股,預留142萬股。與10月29日公司披露的草案相比,因其他激勵對象減少了4人,預留股有所增加。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成都先導剛推出股權激勵計劃,便遭遇股東集中減持;與此同時,公司股價也不斷下行。
股東頻頻減持
成都先導主營業務是提供藥物早期發現階段的研發服務以及新藥研發項目轉讓,主要服務有DEL篩選服務、DEL庫定制服務、化學合成服務、新藥研發項目轉讓等,于2020年4月16日上市。
10月29日,成都先導披露了《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隨后,公司于11月1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華博器械、東方佳鈺、鈞天投資、鈞天創投、巨慈有限、鼎暉新趨勢、長星成長擬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977.08萬股,擬合計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9.93%。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華博器械持有公司股份5640.4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08%。東方佳鈺持有公司股份3366.77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40%。鈞天投資、鈞天創投均由深圳市九野鈞天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二者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合計持有公司股份3406.38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50%。巨慈有限持有公司股份1591.89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97%。鼎暉新趨勢、長星成長由相同實際控制人控制,二者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253.7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62%。上述股份均為公司IPO前取得股份,該部分股份于2021年4月16日起解禁上市流通。
對于近期股東減持的原因,成都先導在互動平臺回應稱,股東發布減持計劃系根據自身資金需求、基金存續期限等多方面因素自主決策。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先導自今年4月解禁以來,便遭多個股東頻頻減持。4月18日晚間,成都先導披露騰瀾生物等多個股東擬合計減持股份不超18.57%,拋出7400萬股的大規模減持計劃。4月26日至11月12日期間,華博器械、東方佳鈺、鈞天投資等多名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及大宗交易平臺合計減持4.23%公司股份。
業績起伏不定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遭到股東集中減持的同時,成都先導的業績和股價也不盡如人意。
業績面上,公司在上市第一年就交出了營收凈利雙降的成績單。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下滑7.80%;歸母凈利潤6402.32萬元,同比下滑46.77%。同時,公司扣非凈利潤以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處于下滑態勢。
對于2020年業績大幅下滑原因,成都先導將其歸因于受疫情影響,部分海外客戶(美國為主)的實驗室在疫情期間關閉,導致部分業務無法按時完成或無法按時與客戶完成交接確認。同時,公司海外商務開發活動受限,導致部分訂單簽訂進程變緩。數據顯示,公司2020年在國內的營收僅為5034.69萬元,占比僅20.67%,而其余營收均來自海外,其中來自美國的營收占比高達66.86%。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先導業績又呈現出大幅增長態勢。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27億元,同比大增 80.50%;歸母凈利潤2969.26萬元,同比大增103.24%。對此,公司表示,一方面是海外疫情逐漸好轉,收購的Vernalis營收呈增長態勢。但是,去年基數低也是原因之一,與疫情前相比,也即2019年三季度末,仍有很大差距。
二級市場上,成都先導自上市以來,股價于2020年7月14日達61.88元的高點后便開始不斷走低。今年5月12日,股價跌至歷史低點21.86元,較高點跌去逾六成,并且已非常接近20.52元的發行價。截止11月30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4.27元,年內跌幅近20%。(本報記者 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