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大額存單長端利率下調仍在持續,受此影響,投資者對大額存單的認購熱情有所降溫。與此同時,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優勢暫存,但受新規影響,后續收益率或顯著下調,并逐漸與貨幣基金靠攏。那么,年末銀行各類理財產品表現如何?對于投資者而言,又需要留意哪些問題?金融投資報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大 額 存 單
各期限利率有漲有跌
記者查詢發現,目前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集中在3.4%-3.55%,相比此前3.8%左右的利率所有下調。利率沒有浮動限制的5年期大額存單產品 利 率 則 相 對 較 高 , 約 在3.85%-4.05%之間。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新發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分別為1.831%、2.042%、2.278%、2.884%、3.517%、3.951%。其中,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環比下跌,跌幅分別為 0.2bp、0.6bp、0.5bp;3個月、6個月、5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均上漲,漲幅分別為0.5BP、0.1BP、0.9BP
整體來看,6月存款利率報價方式調整之后,大額存單3個月、6個月期平均利率大幅上調,1年、5年期平均利率波動不大,2年、3年期平均利率大幅下調。其中,從3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走勢來看,6、7月份大幅下調,8-10月則繼續小幅走低,但逐漸止跌企穩。10月份大額存單平均利率相較5月份共下降了51.5BP。
“由于短期存款成本不高,即使利率上調,也不會給銀行負債成本帶來太大負擔,但是長期存款利率大幅下調,可以有效推動銀行攬儲成本下行。”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
現 金 產 品
收益優勢難以持續
由于具備高流動性投資需求,現金管理類產品亦是投資者關注的銀行理財品之一。今年6月,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正式發布,對投資范圍、集中度管理、流動性管理、杠桿率、偏離度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收緊。
從最新情況來看,截至目前,現金管理產品收益有所下調,但相對貨幣基金而言仍有一定優勢。以某國有銀行為例,11月15日,記者查詢發現,該行代銷的理財子公司現金管理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9%-2.83%。同期,某互聯網平臺多款貨幣基金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074%-2.693%。
據普益標準10月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排行榜,上榜的30款現金管理類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4377%,較上期下降了0.0788% ,總體分布在3.2391%-3.9017%。
業內人士指出,現金管理產品適用于對流動性要求高,追求穩健收益回報的投資者,主要用于滿足投資者零錢以及短期閑置資金的理財需求。
需要留意的是,受新規影響,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優勢未來或難以持續。在分析人士看來,因為過渡期較長,因此,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下滑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預計下半年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仍然不會有太大調整,但2022年開始收益率會顯著下調,并逐漸與貨幣基金靠攏。
凈 值 理 財
無需過度關注短期波動
隨著大額存單、現金管理類產品不再具備優勢,固收類、權益類等凈值型理財產品未來市場空間被認為將提高。
今年以來,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走勢較為穩定,約在4.1%上下小幅波動。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顯示, 10月人民幣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09%,環比下降3BP。其中,理財公司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22%,環比下降3BP,比傳統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高19BP。
需要留意的是,凈值型理財產品收益可能出現凈值階段性下跌,但這不代表投資者實際虧損。劉銀平指出,根據資管新規,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凈值要真實反映底層資產的價格變動,產品凈值階段性上漲或下跌屬正常現象,投資者無需過度關注產品短期內的凈值波動,尤其是長期理財產品,一般來說,產品持有時間越長、虧損的概率越低。
此外,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歷史業績回報要高于固收類理財產品,但凈值波動較大,投資者可能會拿到更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會產生本金虧損,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