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傳動董事長陳紅凱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據Wind數據統計,10只新股當日平均漲幅近200%。從單只個股來看,同心傳動(833454)賺足了市場眼球,盤中股價一度漲逾500%。
這家未曾廣被公眾所知的河南企業,是怎樣一步步走入了資本市場?其創始人及企業有著怎樣的創業、創新歷程?
“創業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同心傳動董事長陳紅凱說,他們從沒想過要“一口吃個胖子”。
上市首日漲幅領跑北交所,平常心看待
“今年是我們企業創立的第20個年頭,是我們在新三板掛牌的第6年,也是我的本命年。”河南同心傳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紅凱在接受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時說。
對于上市首日股價的優異表現,陳紅凱抱以“寵辱不驚”的平常心。
在陳紅凱看來,同心傳動在北交所成功上市,一方面給企業送上了一份20歲“生日禮”,一方面也是企業一步步穩健發展的結果。
他表示,從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后,他們從沒想過要“一口吃個胖子”,而是把新三板當做企業規范化經營的訓練營,向著上市的目標進行“實戰演習”。
“我們是從小一點一點做起來的企業。”陳紅凱介紹,企業創立初期是租別人的廠房,從兩三臺機床干起的。
如今,同心傳動已經成為專注于非等速傳動軸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專業化企業,具備卡車、客車、工程機械及特種車等眾多類型傳動軸產品的生產能力,并形成了20個產品系列、逾1800個產品規格,適用于國內外各大主機廠商的傳動系統裝機需求。
同心傳動的主要客戶大多是業界知名品牌,包括東風汽車、中聯重科、宇通客車、宇通重工等。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同心傳動已成為2020年中國十大商用車品牌中4家企業的一級配套供應商,還與俄羅斯卡瑪斯、韓國現代重工等國外優秀車企簽署有長期的合作配套協議,出口產品份額陸續占到公司營銷額的40%以上。
研發能力強,可以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多元化需求,是同心傳動的一大優勢。
“我們僅向宇通就供應300多種不同型號的傳動軸。”陳紅凱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度過低谷期,研發行業首創技術
沒有什么成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
同心傳動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曾經歷低谷。
2015年,也就是同心傳動在新三板掛牌那年,由于市場競爭壓力大,同心傳動訂單銳減。
“一個月從十萬套的產量,掉到3000多套。”陳紅凱回憶。
這也讓陳紅凱意識到,創業初期的15年只是跟隨市場,并沒有取得主動權。
創新研發,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技術壁壘,才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鋼材作為傳動軸領域的原材料,占據了其生產成本的60%。為了研發更加先進的制造工藝,實現降本增效,同心傳動在鍛造工藝研發上陸續投入了近3000萬元,其間試錯了無數次。
“一個方法不行就推倒重來,不斷試驗。”陳紅凱說,當時項目研發負責人是個30多歲的小伙子,由于壓力大,血壓都飆升了。
而最終,同心傳動在行業成功首創了“無廢邊多向液壓鍛造技術”。
通俗來講,這項技術可以將鋼材原料在沒有浪費的情況下,鍛造成預期的零件。這項技術,能節省三分之一的鋼材原料,還可以保證比同行的質量更好。一方面,幫同心傳動節省了成本;另一方面,穩定的質量為他們贏得了客戶的青睞。
經過多年的研發創新和經驗積累,同心傳動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研發、技術體系,在汽車傳動軸研制過程中的輕量化應用、新材料替代等方面形成獨特的技術成果。由此,也獲得了市場的主動權,獲得了國內外客戶的認可。
同心傳動為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傳動軸領域擁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發和創新,已掌握非等速傳動軸的關鍵工藝。
同心傳動將“獨門絕技”拓展到更多應用領域
得益于大膽地試錯、創新研發產品,同心傳動近年來業績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相關公告顯示,2018年至2020年,同心傳動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524.53萬元、1706.68萬元、2960.59萬元。
同時,同心傳動積極布局新能源市場,于2020年進入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有限公司、現代商用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等配套體系,成為其全方位的整車裝配的供應商。
在傳動軸領域,同心傳動的產品除了覆蓋卡車、客車,還在輪船、軋鋼機、高鐵建設維護工程車輛等多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產品線。
此外,同心傳動還計劃將其掌握的先進鍛造工藝應用到更多行業領域,實現對多個行業領域的技術革新。
同心傳動的招股書顯示,同心傳動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將用于三大建設項目:“30萬套傳動軸智能升級改擴建項目”“年產200萬件新型汽車傳動軸輕量化零部件項目”“智能汽車傳動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上述項目的建設,除大幅增加產能外,對現有生產線的效率提升具有顯著作用。
“創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我們的愿景是創建一家基業長青的偉大公司。”陳紅凱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對于他和同心傳動來說,在北交所上市是一個新的起點。(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丁連營/文記者宋亞猛實習生陳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