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市政府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以“在若干重要基礎研究領域成為世界領跑者和科學發現新高地”為目標導向,從完善布局、夯實能力、壯大隊伍、強化支撐、深化合作和優化環境六個方面,提出20項任務舉措,推動上海全力做強創新引擎,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
“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既需要科學家瞬間的靈感爆發,也需要聚焦優勢重點領域,錨定戰略性產業需求,加強科學支撐。此次《意見》編制特別注重科技發展規律與上海創新實際相結合、政府引導與創新主體自身相結合、科研環境營造與體制機制改革相結合,主要聚焦四個方面。
一是創新基礎研究力量的組織方式。目前,上海基礎研究研發總體投入位于全國前兩名,在腦科學、量子、納米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重大影響的原創成果。未來,上海將采用重大任務與重大平臺相結合的新模式,實現項目、基地、人才全要素一體化配置,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高水平研發平臺。
《意見》在全國首次提出試點設立“基礎研究特區”,即對本市具有基礎研究顯著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長期、穩定、集中支持,并在管理機制上,賦予“特區”充分自主權,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同時,上海也在積極構建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多元投入的渠道,引導企業與政府聯合設立“探索者計劃”,鼓勵企業和社會捐贈或設立基金會,探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設立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
二是培養造就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意見》提出對世界級戰略科學家和敢闖“無人區”的青年才俊“兩手抓”模式,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管理機制,保障科研人員充分的調整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和預算調劑決定權,對潛心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給予長周期普惠支持。將面向創新意識強的中青年科研人才,探索實行年薪制等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基礎研究領域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實行租房補貼制度。
三是加強基礎研究國內外交流合作。上海將繼續發揮開放的優勢,繼續組織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深化與周邊省市基礎研究的交流合作,引領長三角區域成為我國原始創新增長極。
四是營造良好基礎研究科研環境。《意見》提出深入推進基礎研究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在調整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和預算調劑方面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將科學家從報表、審批等過多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探索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模式,形成體系化、多元化、科學高效的項目分類管理“工具箱”。(記者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