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一直是消費旺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各地節日消費情況如何?綜合整理發現,線上線下消費兩旺,餐飲、特色月餅成為中秋消費的亮點。
餐飲消費 線上線下均增長
中秋節期間,北京多處下雨,餐飲線上消費熱情高漲。數據顯示,北京市場第三方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40.4%,較2019年增長29.5%;其中外賣交易額同比增長30.7%,較2019年增長74%。北京華天飲食集團旗下同春園、鼓樓馬凱餐廳、華天二友居肉餅、慶豐包子鋪、華天延吉餐廳等餐廳中秋小長假前兩天,外賣同比增長均超50%。
值得一提的是,與節日相關的創意菜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中秋節期間,烤肉季“懷中抱月”、又一順“玉兔慶團圓”、鴻賓樓“花好月圓”,多款“中秋限定”菜品融合美食與文化。老字號柳泉居的蛋黃焗蟹、曲園酒樓的茶油剁椒魚頭、馬凱餐廳的剁椒魚頭王等應季招牌菜熱銷。
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數據,9月18—20日,上海線上消費額181.0億元,同比去年中秋3天假期增長16.5%;線下消費金額177.8億元,環比節前3天(9月15—17日)增長11.8%。上海市商務委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329家零售和餐飲企業中秋假日期間(9月19—21日)實現銷售額25.8億元,購物中心、便利店、專業專賣店等業態都保持較好增長。
來自江西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9月19—20日,全省線上餐飲消費銷售額5400余萬元,同比增長48.52%,訂單量同比增長43.33%;阿里本地生活旗下“口碑”“餓了么”平臺全省訂單量140萬余單。由于江西省全面實施贛菜“揚名”行動,發布贛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認定1000家“贛菜‘百城千店’特色門店”,“進贛菜名店、品贛菜美食”成為假日消費新時尚——9月19—20日,南昌市“柴米油鹽”旗下29家門店日均客流量2.34萬人次,同比增長28%,餐飲營業額248萬元,同比增長22%;撫州市“和味樓”旗下7家門店日均客流量0.48萬人次,同比增長33%,餐飲營業額55萬元,同比增長30%;萍鄉市“老萍巷蓮花血鴨”旗下7家門店日均客流量0.28萬人次,同比增長30%,餐飲營業額36萬元,同比增長35%。
9月21日,重慶市商務委發布今年中秋假期消費盤點數據信息。據統計,重慶主要商圈和重點監測商貿企業實現零售額71.4億元,同比增長9.8%。具體來說,重百(新世紀)超市、美菜網、永輝超市等通過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免費送貨等措施有力帶動訂單量增長。萬達廣場、紅星愛琴海等商家舉辦各種中秋促銷活動,提供“吃娛購”一站式服務,居民消費熱情集中釋放。同時,家庭聚餐、親朋聚會成為中秋節餐飲市場主角,重慶各餐飲企業抓住節日商機,降低菜品價格。據統計,中秋節期間,重慶重點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增長18.1%。
今年的中秋節是河南省在經歷了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第一個重大節日。此前,為提振消費,河南加大力度推出各項促消費政策,各大商企積極有序開展促消費活動。9月21日,河南省商務廳數據顯示,節日期間,河南消費市場平穩有序復蘇。9月19—20日,全省假日重點監測的45家零售和餐飲企業共實現銷售額2.42億元。
9月22日,天津市商務局發布消息,連日陰雨天氣未能打消天津市民吃大餐、吃美食的消費需求,餐飲企業和超市線上訂單明顯增加。監測的110家超市銷售1.9億元,較去年中秋期間增20.2%,增長的六成以上均為線上銷售。監測的25家餐飲企業3天銷售555萬元,同比增長8.8%,到店桌數相應下降6%,美團、餓了么平臺外賣單數超過平時50%以上。9月20日天氣放晴后,蘇幫袁、乾園等大眾點評熱店連續兩日訂單爆滿。
美團也于9月21日發布外賣中秋小長假數據,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中秋假期外賣異地訂單增長了31.49%。年輕人用異地外賣傳遞思念的同時,還催生出了“訂單備注”文化。根據美團外賣的數據,“中秋”“愛”“媽”“爸”“老人”成為假期期間外賣訂單備注中的高頻關鍵詞TOP5,從這些高頻詞可以看出兒女對父母的拳拳思念。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中秋就餐需求,美團外賣特色商家推出了豐富的中秋禮盒或套餐。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同期,“團圓餐”訂單增長了574.56%。分地區來看,廣州是今年中秋前夕異地外賣訂單量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深圳、北京、上海和成都。
特色月餅 新老字號齊發力
中秋期間備受歡迎的“兩大件”——月餅、大閘蟹仍是人們今年中秋假日消費的重頭戲。今年中秋,國潮文創月餅、親子手工月餅、“小個頭”月餅大受歡迎,玫瑰豆沙、蛋黃蓮蓉、傳統五仁等月餅占據銷售榜前列。其中,老字號“翻身”成為月餅界的“潮牌”。從天貓平臺發布的數據看,今年天貓銷售前十的月餅品牌中,老字號占據5席。“老字號是最成功的新品牌。”阿里巴巴集團天貓事業群副總裁吹雪表示,天貓已經成為老字號創新轉型的第一平臺。
在北京,不少老字號推出的國潮月餅頗受青睞。北京稻香村在月餅禮盒設計方面融入了許多民俗文化,很多元素取材于京城代表性符號,既融合了中秋喜慶團圓的氛圍,也結合了極具特色的民俗民風;部分吳裕泰門店的茶月餅禮盒則在節前就已經售罄。
在全國各地,老字號月餅中,創立于1880年的陶陶居今年推出一款音樂月餅盒,可以在品嘗月餅的同時播放一首粵曲小調“彩云追月”。而五芳齋選擇跨界3C數碼,把月餅盒子打造成“情感留聲機”,將親朋好友的思念帶給對方。節日前夕,老大房、光明邨、新雅、泰康、三陽盛、新長發等上海老字號品牌的特色產品鮮肉月餅受消費者熱捧,三陽盛、新長發等節日銷售額同比增長一成以上。
除了老字號,特色創意月餅也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Dior、Gucci、Fendi等國際品牌紛紛推出別具特色的中秋月餅,受到中高端消費市場歡迎。此外,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等近20家博物館在天貓首發文創月餅。湖南省博物館與徐記海鮮推出聯名款國潮風“君幸食”月餅禮盒,開售一個月以來銷量突破1萬盒,“‘君幸食’設計源于湖南省博館藏文物‘君幸食’小漆盤,盤內涂紅漆,中心部位黑漆為卷云紋。”湖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年輕人愿意為富有文化含量的文創食品買單。此外,長沙消費市場一些“新字號”推出的創新口味月餅也備受年輕人追捧。“陳小鹿月餅”在外觀上做出特色,把浩瀚星空和月餅結合,推出星球月餅;“月餅哥哥”在食材上做創新,推出低糖、低油的手工月餅。
同時,螃蟹等各類水產品也迎來銷售旺季,叮咚買菜發布的《2021年中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秋假期3天內水產品消耗900多噸,銷量同比去年增長195%。其中,時令性較強的大閘蟹成為中秋第一大搶手鮮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