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本邦了解到,杭州景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景業智能”)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6.01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公司主要從事特種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核工業系列機器人、核工業智能裝備、非核專用智能裝備等,產品應用于核燃料循環產業鏈。
公司已成為國內核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領域的重要供應商。主要客戶為中核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大型央企的下屬企業和科研院所。同時,公司還為新能源電池、醫藥大健康、國防軍工、職業教育等行業客戶提供智能制造裝備及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7,983.60萬元、1.01億元、2.06億元;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551.25萬元、2,274.67萬元、5,127.21萬元。
公司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本次募資擬用于高端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制造基地項目、產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來建良個人獨資的行之遠持有公司23,884,931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8.65%,為公司控股股東。此外,來建良直接持有公司4,666,669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7.55%。同時,來建良為智航投資的普通合伙人,智航投資持有公司股權9.58%。因此,來建良合計控制公司股權55.78%,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景業智能表示公司面臨以下風險:
(一)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63%、99.84%和99.16%,集中度較高。客戶集中度較高的主要原因為,公司目前的人員規模較小,產品品類較少,為集中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公司將業務方向聚焦于核工業裝備領域,專注于核工業系列機器人和核工業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而下游核工業領域較為特殊,中核集團在核工業領域處于主體地位。
中核集團是經國務院批準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核技術應用的骨干,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肩負著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60多年來,我國核工業的管理體制先后經歷從三機部、二機部、核工業部、核工業總公司到中核集團的歷史變遷,完整的核工業體系始終保存在中核集團并不斷得到新的發展,涉及先進核能利用、天然鈾、核燃料、核技術應用、工程建設、核環保、裝備制造等核心產業,擁有高水平的核工業創新鏈和產業鏈,是中國唯一的專營核燃料生產商、供應商和服務商(以上摘自中核集團官網)。
核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的需求方,大部分為中核集團下屬的各個專業公司或科研院所。因此公司客戶主要為中核集團下屬單位,另外也包括在核工業領域具有較豐富積累的航天科技集團等大型央企下屬單位。
2018年至2020年,公司對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607.30萬元、5,509.27萬元和9,585.13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5.18%、54.73%和46.44%。加上最終業主為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的情況,相關銷售收入合計占比分別為78.38%、77.90%和78.77%。當前,公司與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的合作關系良好。
但如果未來公司無法持續獲得中核集團的合格供應商認證并持續獲得訂單,或公司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系被其他供應商替代,或如果未來公司主要客戶的經營、采購戰略發生較大變化,或由于公司產品質量等自身原因流失主要客戶,或目前主要客戶的經營情況和資信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導致公司無法在主要客戶的供應商體系中持續保持優勢,無法繼續維持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系,將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二)關聯銷售占比較高的風險
公司于2016年獲得中核集團合格供應商認證,2017年開始與中核集團下屬單位建立直接合作關系,公司因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獲得中核集團下屬單位認可而開始向其供貨。近年來來自于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的收入持續增長。
2020年12月,中核浦原(中核集團下屬專業化投資運營公司)通過增資方式向公司戰略投資而成為公司股東,持有公司股權比例12.50%,由此公司客戶中核集團單位四(中核浦原之子公司)成為公司關聯方。同時,根據謹慎性原則,中核集團其他下屬單位與公司也被認定為關聯方關系。
因此,自2020年12月之后,公司與中核集團下屬單位之間的交易為關聯交易,另外,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與中核集團下屬單位在2020年12月之前12個月內也構成關聯方。2020年,公司向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的銷售金額合計為9,585.1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6.44%。雖然中核集團下屬單位對公司產品的采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中核集團對外采購的相關規章制度,采購價格具有公允性,但若未來相關關聯方基于自身業務發展需要持續加大對公司產品和服務的采購,可能導致關聯交易金額及占比提升,如出現關聯交易定價不公允情況,則可能對公司經營獨立性構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