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華麗洋裝,背后有一對機械翅膀,手里拿著小提琴……”這樣一幅女孩動漫圖被昵稱為芙芙的女子以7萬元高價買斷。但不久后,芙芙被曝只是13歲女孩。
芙芙母親發現,女兒半年已在買畫上花費70萬元,她要求畫手退款。該話題登上熱搜,背后的“設圈”也浮出水面。
芙芙花7萬元向畫師白琴定制的人設圖
先來科普一下,設圈是干嘛的?
簡單說就是養紙片人。獲得紙片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設定好“紙片人”人設背景和形象,找畫手畫出人設圖(也就是全身圖,有些是三視圖);第二種是畫手畫好了放出來拍賣,價高者得。
“人設”圖來源:百度圖片搜索
如何養娃?拿到人設圖后,孩子媽可以找同人畫手約稿,畫手照這張人設圖畫同人插畫,這就是所謂的養娃。
為什么不能公開放圖?設圈剛興起那幾年是可以公開放的,奈何總有“盜圖狗”拿別人的圖騙錢,畫手和金主都不希望紙片人被別人白白利用,近幾年改成了公開場合要加水印。(沒聽說完全不能發,只是要加水印)
設圖什么價位?有技術糊糊畫手一張人設圖“四位數”;有點粉絲但不多的畫手“四位數五位數”的都有,看水平;高人氣畫手“五位數”,且檔期爆滿排到明年,想要提前稿費double。
米畫師平臺上人設圖售賣界面
一般有點粉絲的畫手都不會直接報價,買家報價畫手選擇性接稿。設圖“拍賣價”是“約稿價”好幾倍的都有,但也可能拍不出去,看運氣。人氣畫手一般不用擔心沒人拍。
這么貴為什么還有人買?有錢人不在乎這點小錢。沒錢的一般都是“入坑時”約水平不怎么樣的三位數設圖,然后越玩越大,后面買不起了開始“拼車”,即幾個人合養一個紙片人,平均一下價位還是能接受的。(不過人太多容易翻車)
回到事件本身,先來說說,7萬買一幅畫究竟貴不貴?
在該事件中的一重要人物“白琴”被稱為設圈頂流“太太”。
白琴在“米畫師”平臺的評分達到五星滿分,評價中一半以上都是人設稿件。她也曾經發微博表示,自己的約稿價格達到四位數是正常水平,上萬也很常見。
米畫師平臺上白琴的主頁
“半次元”App中有一個主題為“入設圈后的花銷”的問答,提供了一個答案:在58個回答中,許多玩家的花銷都達到了一萬以上,部分甚至達到了7、8萬,大多數人都擁有兩個以上身價上千的“孩子”。而人設圖約稿是“提高身價”的主要方式。
不少人認為7萬約稿有些離譜,但在部分設圈人看來,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白琴”的畫就值這個價。
當然,存在不一定意味著就“合理”。
盡管不少畫手都能夠與“受害者”白琴共情,“創作不易,被退款還被威脅真是無妄之災”。但類似于“求求快把這圈子揚了吧”的聲音并不少。
擁有近百萬粉絲的微博畫手“魚總”在此事件發生后發微博表示,“設圈全是縫合怪”。CG畫家“烏合麒麟”也在微博上稱,不能理解圈子里的各種“規矩”,這些圈層規則就是為了“騙小孩錢”。
2020年,有畫手將自己畫好的設子拍賣到了17萬元的高價,人設名為“熊熊公主”,當時引發了廣泛熱議,17萬元并不是一個小數字。事后,作者自己也覺得價格太高,半價將其賣給了出價第一名的金主。也有畫手曾以32萬元賣出人設,直接導致畫手和買家都被“噴到退圈”。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這些高昂“人設”真的能與藝術品比肩嗎?
小岑是一位畢業兩年的美術生,為了學習繪畫技巧,她在大學期間一直關注著很多畫手。2019年,她抱著學習的心態加入一個近兩千人的設圈約稿大群,但她很快察覺到一些問題。
基于一名美術生的專業和多年的畫畫經驗,她發現很多被“設圈”奉為“大神”或者“神圖”的畫,雖然不能完全否認它們的藝術價值,但是其價格和畫作本身不能完全匹配,同時,由于圈內買家追捧花哨的畫作,簡潔干練的風格往往被認為是“敷衍”,畫手也陷入了怪圈——“只崇尚復雜和堆砌,不在乎人體結構和畫面協調”。
當“未成年”“高金額”“無合同”三個要素綁定在一起,就成為一顆隨時會爆發的炸彈。
在事件的對峙中,即便白琴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多次詢問芙芙是否成年,并得到了對方肯定的回答,但最終仍舊陷入了糾紛中。“避雷”未成年人一直是許多圈內人心照不宣的共識,但遺憾的是,圈子的低齡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半次元”App的一個帖子里,有位玩家表示自己從“07年就開始玩人設”,下面的幾十條評論中,“07年我才出生”的言論并不在少數。
“70萬事件”只是灰色地帶里的一個極端案例,還有更多的未成年人藏在海平面的冰山之下。
從飯圈到繪圈,年輕人總是容易形成各種圈子,也容易被圈子里某些主流聲音所蠱惑,做出圈外人不能理解的事,這其實有非常深厚的社會心理原因。
00后已經習慣了虛擬社交,從虛擬社群中獲得歸屬感。但是,一個相對閉合的圈子,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語言體系,個人的自由意志很容易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抹去且不自知。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