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數百元請人在墓前嚎哭一次,心理就安慰了嗎?
花100元請人磕個頭,花500元哭10分鐘。清明節來臨之際,網上的各類代掃墓業務又開始忙碌起來。有代掃人稱,一個月就接了28單。
從媒體公開報道來看,清明代掃墓業務最早出現在2009年,當時福州一家跑腿公司推出了該項服務。十幾年過去,多數中國人對掃墓在心理上仍主張親力親為,但奈何隨著生活方式變化,天各一方、身不由己,通過選擇代掃來寄托思念的人也已不再稀奇。同時,隨著技術發展,前幾年開始出現的云祭掃業務,乃至虛實交互的元宇宙祭掃,也開始逐漸被一些人接納。一些個人與公司,瞄準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孝思,紛紛在這個時節,將代掃墓做成了自己的副業和生意,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搏出位的表演。
(資料圖片)
距離成都市區一百多公里的小土坡上,代掃人林濤找到了顧客劉峰所描述的墓地。
墓碑周圍零星幾棵大樹,有點荒蕪。墓碑上,雜草與塵土,流淌著時光。
這是劉峰姐姐的墓碑。幾歲時,姐弟二人隨父母遷到成都生活。劉峰大學畢業之后,去到印度尼西亞工作。父母由于年紀較大,又不會開車,已經有些年頭沒有親上這遙遠的墓碑,去給女兒祭掃了。
劉峰不愿講述姐姐離世的原因,但姐弟情仍在。
由于許久沒有回國,想著今年無論如何都要給姐姐掃墓,于是,劉峰通過小紅書的代掃筆記,聯絡上了代掃人林濤。
擦拭墓碑、擺放供品、獻花、點香燭、鞠躬,一套流程下來,2000元。代掃人林濤說,這是他今年接的最大的單,主要是墓碑位置偏僻,不好找。
和劉峰一樣找上代掃人掃墓的還有東北人吳旭,他是請人為自己的大學同學林楊掃墓。
圖 | 林濤代掃工作照
同學林楊小學時,父母離異。初中時,母親患病去世,父親投奔未果,只剩自己一人。
吳旭與林楊大學相識,都是東北出身,話語投機,很快就成了好兄弟。畢業后,兩人一同留在沈陽工作。
林楊在沈陽的中心地段,盤下了一家70平米的東北菜館,不過一天卻在與一名劫犯的搏斗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吳旭幫幾乎孤身一人的林楊料理了后事,給他買了塊墓地。一年后,吳旭考上了青島大學的研究生,離開了沈陽。但無論多忙,每年的清明,吳旭都會回來給同學祭掃。
今年由于學校有項目需要出國,吳旭第一次想到了清明代掃。
他花了399元聯絡到代掃人,沒讓他去墓前,而是來到市中心一座公園里、一棵據說是公園里最中心的樹前,通過獻花方式完成了祭掃。
“這主意是我今年的臨時起意,感覺還是一種比較詩意且有意義的緬懷方式吧。”吳旭說。
事后,吳旭收到了代掃商家發來的照片。和煦春光下,大樹旁倚靠著菊花和康乃馨扎成的花束,安靜地躺在那里。
代掃人林濤主業是殯葬業,代掃只是他的業務支線,從2020年開始,每年大概是從3月初開始接單。
今年截至到4月3日,林濤一共接到28單。收費標準會根據墓地的位置,行程的遠近,需求的多少來計算具體的費用,多數價格在300-500元之間。“極個別像劉峰那種極為偏僻的會稍微貴一些。”林濤說。
掃墓有時節。林濤的代掃生意,每年就2個高峰。一個是清明,一個是過年。
他介紹,代掃墓一場多數在15—30分鐘左右,提前2、3天做準備,主要是和客戶對好墓地所在位置、流程、以及客戶所需要的服務,基本上以清掃墓地、擦洗墓碑、上香獻花為主,如果有特殊要求客戶可提,代掃人斟酌成交。
林濤不認為代掃墓有多賺錢。一路上往返的燃油費、采購費,就要占不少成本。
“代掃墓最困難的地方,對于我自己而言就是找地方,山里老墳沒有牌號,委托人也說不清楚具體位置,這時就只能挨個確認,跑前跑后。”林濤說。
作為社會新工種,雖然在中國人傳統觀念看來,代人掃墓多少有點奇怪,但還是吸引了不少新鮮人加入。
有的是為賺零花錢,圖個新鮮,這樣的人在小紅書、閑魚上不難看到,不少都打著“您盡不到的孝心,我們來完成”的招牌,相當于“代人跑腿”業務的延伸,當中不乏大學生、社會新鮮人、乃至無業游民等,價格多在200-1000元之間。有的年輕人則真把它當作一個正職工作去干。
圖 | 閑魚上的代掃墓截圖
93年的山東男孩羅田在網上專職代人掃墓三年。他并不避諱自己的工作,每當別人問起時,反而介紹起來會很自豪。
“為逝者吟詩,為行者詠琴,這也是人生的另一種修行。”這句話是羅田的座右銘。
來自蘇州的小劉則把代掃業務的外包裝做得有模有樣。他注冊了一間個人工作室,專門承接代掃墓業務。
工作室推出了399元、599元、999元規格不等的多個套餐。
399元包含的業務有,墓地打掃、基本花束和一條新毛巾。花束是用來替消費者祭奠的,可以寫上消費者的名字;新毛巾用來擦拭打掃墓碑。
599元的套餐則是比399元的多了一套祭品,還提供全程不掉線直播服務。至于999元套餐,則會加上倒酒、聊天、演繹等服務。
網上流傳的一些視頻里,代掃人聲淚俱下, “您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我就是您父母親的第二個孩子”這種情景令人印象深刻。有網友評,代掃行業也不養閑人。
在這些套餐之外,有的商家會把一些所謂的額外服務另行貨幣化。如磕一個頭就要100元,嚎啕大哭十分鐘500元。不算便宜的價格,似乎要抓住的是部分人為盡孝而不惜金錢的弱點。
除個體戶外,一些殯葬機構其實也已開展代掃業務很多年。
如江蘇蘇州胥口香山山陵文化(一家墓園)就開啟了代客祭掃業務。官方小程序顯示,代掃共分為四個價位:88元花語寄思、188元悠然菊香、288元清雅茶語、388元真愛永恒。截至目前,累計的預定人數分別為85人、547人、290人、433人。呈現出價格越貴,預定的人越多的弧線。
按照對應的價格來計算,截至目前,該單位清明期間“代客祭掃”的服務已帶來接近36萬的收入。
對于清明代掃,即便發展至今,社會上的評論也是兩極化的。
珠海特區報曾在2020年時在微博上展開對代掃業務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網友不太認可“代掃墓”這樣的行為。
從評論中,不難看到大家不認可的原因:清明向先人寄托哀思是無法請人代勞的,有人甚至視其為“大不孝”的行為:這樣的代掃墓太不嚴肅,不如不掃。
不過被視為少數的贊成派意見則是:親人沒辦法到現場的原因是客觀存在的。比如身在海外,或者家庭親人鳳毛麟角。
對于代掃的方式,目前不乏一些代掃網紅借短視頻這樣的媒介,通過博出位來對人們的觀念形成沖擊,顯示出市場魚龍混雜的一面。
在有的短視頻中,一些代掃人不夠莊重,被質疑鬼哭狼嚎、現場作秀。而作為另一面,一些商家會強調,“不會假裝煽情,不會違背掃墓初心”。這樣的強調,其實是對市場一體兩面的概述,也是對用戶市場心理的關切。
圖 | 委托人與商家的對話
代掃人林濤和羅田兩人在服務方面有共識。一不下跪,二不假哭。“有些情緒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能讓陌生人來表達,也不應該用錢買到。”
如今講究綠色掃墓。許多墓園推出的官方版“代客掃墓”,也朝著這個趨勢在進化。
比如強調不會磕頭、哭墳、焚燒紙錢祭品,而是用清茶、香燭、水果等來代替,以避免對墓園和生態環境帶來破壞。期間工作人員會代客朗讀一封信,表達對逝者的哀思。掃墓結束后,再將錄制好的視頻傳給逝者家屬。
現如今,除了代客掃墓的方式之外,還有很多科技公司與殯葬企業合作,打造互聯網時代智能化掃墓服務,用技術來解決問題。
在手機上應用平臺輸入云掃墓、云祭祀等關鍵詞,相關的App應用不算少。筆者下載了其中一個掃墓祭祀App,通過上傳逝者照片,就能來免費建設相關虛擬紀念館。
祭拜的貢品則是通過充值來進行。比如為為逝者續虛擬燈油,續一次就要花費109元。還有一些APP則推出了打榜功能。
伴隨著前兩年元宇宙的熱潮,元宇宙掃墓成為一些企業主打的業務新亮點。
作為國內最大的殯葬上市企業——福壽園(2013赴港上市),自2020年開展“福壽云”云祭掃服務后,又相繼推出云相冊、云訃告、云守靈、云直播、云共祭、云祈福等,實現了從“云祭掃”到“云紀念”的快速迭代。
伴隨元宇宙概念升溫,2022年8月,福壽園發布了“數字陵園慧心谷”項目。該項目宣稱,通過數字孿生1:1復刻的虛擬陵園,將實體環境還原到線上,使用戶在網絡端能身臨其境。
另外,數字人技術也被應用到數字掃墓時代。福壽園稱自己是全國第一家采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落葬的企業,通過270度環形屏幕,“虛擬人技術”還原全息影像,技術手段復刻聲音,營造沉浸交互式的動態視覺場景,實現了生者與逝者之間跨時空對話。
目前,中國老齡化加速。預計國內2020~2025年死亡人數增速有所提升,5 年累計環比增速由過去的 5%左右提升至 12%左右。
如果說跑腿式的代掃業務是1.0,虛實交互時代的祭掃無疑將是中國人掃墓方式的一個進階。隨著長時間離開鄉土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多樣化的掃墓方式,將不再稀奇。只有一點比較重要,它不能為博眼球、做生意而變得娛樂化,不能脫離和違背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精神,這是社會大眾更大的共識。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皆為化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