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宸斐
編輯|王晗玉
不久前,全國70城房價數據的出爐為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0城房價指數環比漲幅曲線在經歷了連續17個月的下跌后,2月份開始走出負增長區間,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上漲。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進一步增加至55個。
樓市回暖的信號似乎越來越明顯。
告別過去的野蠻生長,地產行業已然進入深度調整期。
為穩定房地產市場,監管層自去年起便多次釋放維穩信號,“金融16條”發布,信貸、債券、股權三箭齊發,在政策層面形成融資支持體系,行業也就此迎來政策拐點。
與此同時,各地貫徹落實因城施策,出臺超千條樓市寬松政策。行至當下,從監管層到各地區,政策調整仍在延續。
3月17日,央行官宣了2023年的首次降準,市場分析認為,本次降準或釋放6000億中長期資金。由此也將進一步改善部分房企和購房者的流動性,進而起到穩市場預期的作用——此前受房價低迷和收入預期減少的影響,多數購房者傾向觀望。
在地方上,據證券時報統計,僅3月中旬以來,就有包括云南玉溪、山東德州、江蘇南通、浙江麗水、江蘇連云港、安徽馬鞍山、安徽亳州、廣東梅州等地宣布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涉及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下調住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等。
此外,包括無錫、深汕合作區、廈門在內的多地宣布放松限購。
還有不少城市選擇以放松落戶促進樓市回暖。根據中指監測數據,今年以來,鄭州、佛山、烏蘭浩特等地先后放松落戶門檻。如杭州落戶新政即提出包括放寬學歷落戶門檻、放寬縣域落戶限制以及放寬技能人才落戶等多項舉措。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指出,通過放寬落戶條件,降低購房門檻,可以釋放一批購房、租房需求,提升市場活躍度,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房地產。
而在土地市場,“兩集中”政策持續優化背景下,地市也呈現向好態勢。
此前南京2023年首輪集中供地出現熱度回升,11宗地全部成交,其中4宗觸及封頂價,整體溢價率僅次于行業陷入流動性危機前的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同時杭州、蘇州等地土拍也出現明顯復蘇跡象。
在監管層對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的引導下,房企也加快了化債的腳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包括恒大、融創、旭輝、奧園、花樣年、華夏幸福、中梁、祥生等多家房企披露了化債進展。
不久前,恒大發布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顯示,公司將發行新的債券對總金額合計191.485億美元的原債券進行置換。這部分金額占到恒大境外債券總額的84%。新債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3年不付息,第4年初開始付息,僅付本金的0.5%。
對此,陳霄表示,無論如何,該方案對于恒大都是債務重組的一個實質性進展,是恒大擺脫清盤危機的重要自救舉措。
新債券至少“延期”4年,前3年不付息,意味著未來3年恒大得以集中資金用于保交樓,這對于樓市也是一個穩定信號。
一系列刺激下,商品房銷售進度也有回升。此前已有多個城市樓盤發出了有關折扣優惠收回的海報,有些樓盤甚至還宣稱要漲價——如南京都會紫京樓盤海報顯示“無折扣優惠”;珠江投資廣州公司宣布在售產品“即將全線上調1%-3%”。
市場分析認為,這是房價上漲的前奏。
放眼全國,根據統計局公布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計算,1-2月,全國商品住宅均價為10558元/平方米,同比也出現4.1%的漲幅,結束了11連跌。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房地產周期報告顯示,70城房價指數環比漲幅曲線在經歷了連續17個月的下跌后,2月份開始走出負增長區間。從同比數據來看,70城新房價格指數2月份同比下降1.9%,同1月份的2.3%相比降幅有所收窄。
全國70城新房價格指數環比漲幅(%)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易居研究院
該報告認為上述數據表明房價指數已經開始呈現反彈跡象。“鑒于3月份的交易數據總體還不錯,所以可以認為當前房價指數基本上走出了降溫的通道?!?/p>
積極信號也顯現在庫存指標上。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月底,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5118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4%,同比減少0.2%。庫存規模迎來51個月來的首次同比下降。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鑒于1-2月份銷售市場數據,總體上可以認為,庫存去化迎來了新的機遇期,或者說正逐漸走出最大的壓力期。
克而瑞研報也指出,一季度銷售市場回暖主要源于經濟轉暖、防疫調整后剛需購房者抓緊低信貸利率窗口期,積壓購房需求的集中釋放。
此前“三支箭”齊發為房地產迎來政策拐點,而近期多項樓市數據的改善,是否意味著市場拐點也要來了?
至少,從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來看,今年1-2月,同比降幅收窄至5.7%,在規模上已經達到2022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
不過,盧文曦對36氪分析,盡管現在市場明顯有一波交易量釋放,但短期內成交量的上漲還不足以讓房企轉變心態,就此改變“以價換量”的思路,他提到之前確有個別案場把銷售折扣收回,但并不存在馬上漲價的情況。所以整體銷售價格也不會很快回升。
“說得再直白一點,房地產還是久病復出,剛剛出了ICU,還沒到進KTV的程度,所以現在還只能保持比較保守的價格策略。”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也對36氪表示,政策層面的寬松給市場帶來新的需求,然后衍生市場向上動力。但實際來看,經濟基本面尚未發生本質變化,很多城市人口凈流出的現象也沒有扭轉,所以支撐上漲動力的基石并不堅實。
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今年1-2月,國民經濟整體向好,經濟企穩信號已現。宏觀經濟持續修復有助于帶動房地產市場趨穩。不過盡管M2、社融以及信貸等數據呈現修復,但實際上,這更多是基于前期基數較低的影響。刨除這一因素,部分指標量能目前看來仍偏弱。
“只有那些產業發展比較領先,經濟基礎比較厚實,同時在前幾年人才大戰中實現人才凈流入的城市,才具備房價上漲的可持續動力,”郭毅說,“但全國具備這樣稟賦資源、人才資源的城市并不多。所以我覺得一些城市在出現房價透支性上漲之后,如果缺少新一輪的動力支撐的話,樓市成交量還可能繼續下行。”
陳霄同樣指出,本輪市場回暖很大程度上依賴滯后需求的延遲釋放,而真正的全面回暖還需一定時間。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也顯示,新房成交的上升態勢在進入3月后戛然而止,近兩周連續下滑。而此前兩周,雖然成交量依然維持在歷史高位,但增速已經出現下滑。
結合房企仍然迫切的回款意愿來看,“小陽春”中樓市雖暖,但后續或仍難躲開一場“倒春寒”。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