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毅琳
編輯|陸文
(資料圖)
封面來源|NewsPicks
你有沒有“看文章先看評論”的習慣:刷到一篇文章或帖子,習慣先看一眼評論區點贊的大拇指和紅心數量,通過用戶互動量決定要不要打開正文?如果有“大V”用戶寫了有趣的評論語或轉發詞,你就會對文章中的事實、觀點特別留意?
日本有一間創立于2013年的新聞網站NewsPicks,其頁面上的無論是原創編輯、還是轉載主流媒體的新聞,除了顯示標題和封面圖之外,優先顯示的是這篇新聞一條最高贊的評論內容,以及獲贊數(picks)。
隨意點開一條數小時前發布的封面內容——特斯拉22年在日年銷量達131萬輛——正文需要跳轉到原文出處的共同社網站瀏覽,但一個簡單的標題下已經有43條評論,每個點評人頭像、姓名、行業等身份信息清晰,點贊數最高的幾條評論人身份標簽各異,有來自于IT企業的業務開發、有制造業的市場經理、也有機械自動行業的技術人員等等。
可以說,這是一個把評論玩出花的新聞網站。
NewsPicks的創始人梅田優祐擁有多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曾創立數據技術服務平臺Uzabase。2012到2013年之間,智能手機開始在日本普及,移動互聯網的風口讓梅田優祐看到了探索嶄新媒體形式的可能,他便立志做一款“能成為商業界基礎設施”的新聞產品。
早在UBS證券工作時,梅田優祐的上司曾推給他一篇新聞,并強調說:“這個新聞很重要,請讀一下”。上司推薦的新聞果然讓梅田優祐受益匪淺,他便萌生了突出用戶評論的想法,就此醞釀出了NewsPicks的產品雛形。
Uzabase梅田優祐,圖源Forbes JAPAN
評論區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評論的人。如果所有用戶的評論都有一樣的權重,反而無法凸顯出專家用戶評論的重要性。于是,梅田優祐決定將重點放在吸引“大V”用戶來評論新聞。于是,梅田優祐開始整合自己所有的人脈,堅持不懈地聯系學術界、工業界的專家學者,向他們推銷自己的產品,甚至靠打陌生電話(cold call)建立連結。梅田優祐持之以恒地介紹“大V”用戶入駐NewsPicks,又靠大V在各自的社交媒體上“安利”NewsPicks,NewsPicks建立了第一批忠實用戶群體。
在紙媒傳統悠久的日本,老牌媒體如《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日報》仍然擁躉眾多,印刷端訂閱者數以百萬計。即便如此,數字化的沖擊仍然讓這些老牌紙媒的訂閱數連年下滑,媒體轉型前路漫漫。相較之下,新生的數字媒體網站NewsPicks卻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機遇,在年輕群體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個顯著的區別是,《日本經濟日報》的讀者群體以50多歲的中年人為主,而NewsPicks的讀者卻多是20、30歲的青年人。
從一眾老牌媒體中殺出重圍,吸引商界大佬、專家學者不斷入駐,并不斷收獲年輕用戶的訂閱;從不生產新聞,只做新聞的搬運工,到成立自己的采編、視頻團隊,NewsPicks到底做對了什么?
初上線時,NewsPicks的定位是新聞聚合網站,主要從全球100多家媒體轉載新聞文章。作為“新聞的搬運工”,NewsPicks能取得如此的成功,離不開它在UGC社區運營的集中發力。作為一家核心價值圍繞用戶評論的平臺,Newspicks新聞平臺與其評論用戶共生共存,共同創造價值。
NewsPicks的產品設計極其凸顯用戶價值——打開NewsPicks頁面,每篇新聞報道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是每篇文章的摘要,標題只有簡潔明了;中間展示文章的“最贊評論”,連同評論用戶的真實姓名、頭像、經平臺認證的真實身份一同展示;最下面展示有多少用戶“Pick”(可以理解為點贊、喜歡或收藏)了這篇文章。
這樣的產品設計無疑創造出多贏的局面:對NewsPicks而言,推薦算法和用戶互動掛鉤,用戶的Pick、評論自動幫助NewsPicks遴選出值得被流量推薦的文章;對“大V”用戶而言,自己只是隨手留言,卻有可能被頂到頁面最前,既能為平臺創造價值內容,又能打造個人品牌;對普通用戶而言,有認證信息加持的“大V”用戶就像求知路上的引路人,掰開揉碎為你解讀信息的真正價值,往往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
NewsPicks官網,圖源NewsPicks
在NewsPicks,新聞的價值不僅在于單向地閱讀、吸收信息,更在于與志同道合的用戶們一起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的碰撞中發現更多靈感。相比于傳統的新聞網站,NewsPicks的頁面與Reddit或微博的更相似。在NewsPicks里每篇文章的頁面里,映入眼簾的依然是占篇幅最大的評論區和點贊數,而閱讀原文正文往往需要跳轉到外部鏈接(NewsPicks所轉載的媒體網站)。每條評論按照獲贊數量的高低排序,連同用戶真實姓名及認證信息一同展示。
NewsPicks的成功離不開其UGC社群的精細運營。如果想要Pick新聞文章、點贊其他用戶評論、關注其他用戶,就必須注冊成為NewsPicks的會員。NewsPicks要求所有會員,包括普通會員在內,都在注冊時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最好還填寫上自己所在的公司或學校,以及自己的職位或專業。如果想要公開發布自己的評論,就得完成實名認證。實名認證需要上傳自己的學生卡或名片,或者鏈接到自己的Facebook或LinkedIn頁面。這一套流程下來,NewsPicks可以盡量杜絕虛假身份的用戶,同時最大程度上將用戶本身的資歷背景轉化成NewsPicks平臺價值的背書。
為了鼓勵用戶在站內與其他用戶互動,切實扶持“大V”用戶,NewsPicks為每個注冊用戶設立了單獨的用戶ID和站內頁面。輸入用戶的名字,就可以在NewsPicks站內搜索到相應的個人頁面,展示其粉絲數、獲贊數,以及過往Pick過的文章。NewsPicks每周還會整合「本周獲贊最多的評論」,以及「本周累計收獲最多贊的用戶」,連同用戶的認證信息一起展示在NewsPicks首頁最下方。這些產品功能都表現出NewsPicks對于用戶留存、轉化的重視,也代表著NewsPicks與平臺用戶內容共創的重視程度。
2020年10月,針對站內兩大不同的社群——業界資深的職場人士、剛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NewsPicks推出了JobPicks,致力于連接兩方的需求。JobPicks和 NewsPicks一貫的“大V+普通會員”模式一脈相承,可以理解為NewsPicks站內的LinkedIn或脈脈。JobPicks的概念是“大家一起制作的工作圖鑒”,鼓勵職場前輩分享自己職業途徑,以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職場新人借鑒,并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前人栽樹,后人乘涼”。JobPicks提供“職業軸”等職業信息,幫助用戶在挑選offer、晉升、跳槽等過程中更好地做出決策。在JobPicks中,共享職業信息的人被稱為“榜樣”。
最開始,NewsPicks只從全球的100多家媒體轉載新聞文章;后來,NewsPicks也成立了自己的編輯團隊,制作原創文章和視頻內容。NewsPicks首頁專門設有“原創報道”一欄,其余大部分文章都是外部轉載。NewsPicks網站既包含科技、創業、商務、金融和經濟、政治和社會這些傳統新聞內容板塊,也包括職業教育、體育文化、地區經濟、學生生活和職業求職等與年輕受眾群體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內容板塊。
有了原創內容團隊、獨樹一幟的產品,以及一大批高素質的、實名認證的用戶群體,下一步就是建立商業模式,讓企業和用戶為知識付費了。NewsPicks的商業模式在toC、toB兩條路徑都可圈可點。
注冊成為普通會員后,NewsPicks的用戶還可以選擇每月花費1,700日元(相當于82人民幣),成為高級會員(Premium)。高級會員可以閱讀NewsPicks編輯團隊出品的全部文章,收看所有原創視頻,同時解鎖JobPicks上的所有前輩經驗談。高級會員所享受的權益還包括閱讀日本版《華爾街日報》的所有付費文章,享受購買NewsPicks出版的電子書的折扣價等。
2018年8月時,NewsPicks有100萬月活,330萬注冊會員,但只有7.2萬付費會員。2020年12月時,NewsPicks的付費會員已達17.9萬人。原本,NewsPicks的目標是在2023年前,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00萬人。但新冠疫情期間日本經濟放緩,達到這一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在付費會員之外,NewsPicks還開辟了“專家MCN”業務——NewsPicks Expert。具體來說,NewsPicks旗下有廣泛的專家用戶群體,而NewsPicks Expert負責對接業界的需求方,幫助這些專家學者憑借自己的專業積累獲得報酬。NewsPicks Expert將“個人知識”與“企業決策”相聯系,主旨是“通過知識共享,創造更好的世界”。
NewsPicks會員的營銷宣傳,圖源Rakuten Mobile
有意向的專家需要先在系統后臺實名認證,認證后NewsPicks Expert會協助這些專家對接客戶發表評論、參加采訪、出席線下活動、戰略咨詢、主筆研究報告等需求,薪酬從數千日元到上百萬日元不等。NewsPicks Expert所連接的專家遍布各行各業,包括智慧物流、燃料電池、食物保鮮技術、AI、電競、圖像識別、醫療機器人、智能音箱、5G等。
2020年4月,Uzabase收購了專注運營專家數據庫、網絡的Mimir。Mimir與來自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采訪專家學者、整合這些專家學者在前沿領域的觀點。Uzabase收購Mimir后,整合了Mimir已有6千多位日本專家學者的資源,共同運營NewsPicks Expert這一項目。
為更好執行贊助商合作需求,NewsPicks成立了品牌設計(Brand Design)團隊,與贊助商共創符合NewsPicks視覺風格的文章。NewsPicks首頁上有“工作報價”欄目,展示的其實就是招聘廣告。這項欄目通常會由NewsPicks的品牌設計團隊經手,對文章內容、視覺風格整體把控,既起到對合作客戶優勢和特色的宣傳作用,又能切實吸引NewsPicks的讀者群體。每篇“工作報價”文章也會展示用戶評論(通常是合作客戶代表的自我營銷)和“Picks”,一眼看上去就和普通的新聞文章一樣。
作為一家新聞聚合平臺,NewsPicks之所以“另辟蹊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創始人梅田優祐并非新聞背景,而是金融專業人士。
梅田優祐在日本戰略咨詢公司Corporate Directions, Inc.(CDI)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隨后加入了瑞銀集團(UBS)的東京分公司,在客戶解決方案部門工作。梅田優祐在瑞銀的大多數工作涉及收集和組織商業信息,然而這類信息的收集效率卻非常低下:他們需要從財務信息服務中提取公司數據,從國家機關收集統計數據,從公司網站提取會計數據等。
看到了需求缺口,梅田優祐連同自己的兩位同事于2008年共同創建了Uzabase,并于次年推出了該公司的第一項SaaS產品SPEEDA,共同實現了通過技術簡化B2B信息訪問的愿景。目前,SPEEDA仍是集團業務的支柱,2022年上半年收入39億日元(約1.9億人民幣),占集團總收入的45%。
Uzabase成立幾年后,梅田優祐意識到,擁有商業新聞服務是實現公司使命“商業智慧改變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步,這項服務在支持商界的日常決策、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商業世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梅田優祐開始開發配備社交網絡功能的商業新聞平臺NewsPicks,2013年正式上線。
創業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風雨,創立SPEEDA時,梅田優祐面臨的難題是缺乏技術支持,沒有預算外包解決方案。創立NewsPicks時,SPEEDA這一塊業務已趨成熟,梅田優祐面臨的則是員工的不理解:“我在公司里說‘想做新聞事業’的時候,以為大家都很熱鬧,結果員工們一下安靜下來了。員工們悄悄對聯合創始人說:‘梅田先生已經迷失了自己,方向不對勁,請想想辦法。’ 那個時候,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產生了意識的差距。”
NewsPicks,圖源Forbes JAPAN
NewsPicks推出后半年,NewsPicks業務凈虧損2.49億日元(相當于1200萬人民幣)。質疑者認為,NewsPicks定價(1,700日元,相當于82人民幣)過高,超出人們購買意愿;且付費獲得的NewsPicks原創報道質量不高,多為娛樂新聞,與NewsPicks用戶感興趣的信息相差甚遠。
為此,NewsPicks在內容上嚴控轉載新聞及原創新聞的文章質量。原創編輯團隊開始報道科技、金融、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的重要新聞,并推出了讀者感興趣的創投、科普、旅行、心理健康等專欄。NewsPicks編輯團隊還加強和海外知名媒體的合作,精選、翻譯海外媒體的新聞文章,發布在NewsPicks網站。NewsPicks還推出了若干原創視頻IP,主題包括上學、打工、投資理財、科技、性別等,以其接地氣而大受用戶歡迎。
在經營上,NewsPicks 與美國道瓊斯公司建立了商業聯盟,合作開發美國版NewsPicks并通過該合資公司提供服務。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NewsPicks終于開始盈利。2017年,NewsPicks業務盈利3600萬日元(相當于173.6萬人民幣)。2021年,NewsPicks業務總收入61.06億日元(相當于2.94億人民幣),凈利潤8.4億日元(相當于4080萬人民幣)。
經過了多年的商業化,NewsPicks終于找到了可以持續的商業模式。目前,NewsPicks的兩個收入大頭主要來自于付費用戶的月費,占21財年總收入的38.3%;以及廣告收入,占21財年總收入的47.7%。
目前,母公司Uzabase的業務主要分成兩大模塊。以SaaS為主的業務板塊孕育出了SPEEDA等龍頭產品,主要基于企業、產業數據提供企業服務,占總收入的7成左右;媒體平臺NewsPicks則重點提供個人服務,基于專家資源拓展新聞、求職方面的業務,占總收入的3成左右。
NewsPicks的成功既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的潮流,又填補了日本數字化新聞、乃至于求職招聘SaaS領域的空白。然而,NewsPicks目前轉載新聞仍占主流,原創文章的積累仍然有限,這讓它面對《日本經濟新聞》等老牌媒體的影響力依然難以望其項背。即使內容、產品都新鮮有趣,但疫情期間NewsPicks增長放緩,長期會員數的目標依然遙遙無期。NewsPicks未來即將重點抓住哪塊業務,依然要經歷時間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