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們的朋友”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上奪冠已經很久了,不過一年過去,時髦的中產和年輕人依舊熱愛滑雪。
疫情原因,出不了國的博主們把長白山打造成冬日最熱門的打卡景點,甚至在kpop偶像的引領下,還延伸出來一種以滑雪裝備為基礎的穿搭風格Snowcore,半身穿著滑雪服,半身穿著日常服裝的造型。
但當一個東西成為潮流以后總避免不了攀比,滑雪自然也是。所以坊間傳言,滑雪的鄙視鏈是:最頂端是去法國的高雪維爾、瑞士的采爾馬特或圣莫里茲,反正就是阿爾卑斯山,然后是日本長野白馬村,最底部的則是在國內玩玩,要么是新疆阿勒泰,要么是東北長白山。
(資料圖)
但現在的問題是,阿爾卑斯山“快要沒雪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雪,滑雪勝地可以做什么?
據《紐約時報》,隨著全球變暖,歐洲受到嚴重的氣候危機影響。夏天,許多地區都遭受了嚴重干旱和創記錄高溫,而現在,一些地區又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冬季氣溫——“溫度太高了,許多滑雪勝地甚至都不下雪了。”
這種影響對瑞士而言,尤其嚴重。中國新聞網在2022年7月27日指出,受到當時歐洲熱浪的影響,阿爾卑斯山的融化面積可能會創下至少60年來有記錄的新高。
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格萊奇附近,羅訥冰川被蓋上白色“毯子”以來抵抗高溫
這樣的情況到了冬天依舊沒有好轉。瑞士氣象局指出,受近期異常高溫氣候影響,瑞士阿爾卑斯山北坡創下歷史最高氣溫紀錄。“今年1月,阿爾卑斯山北坡的氣溫首次達到20攝氏度。”
“不冷的寒冬”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日內瓦等城市,氣溫普遍高于往年。著名的日內瓦湖游人如織,有的人組織傳統冬泳,有的人排隊買冰淇淋,成為一道獨特的冬日風景。
雖然當地居民樂在其中,但是“不夠冷”給環境帶來嚴重問題。根據瑞士聯邦和冰川檢測組織的數據,瑞士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僅去年一年,其冰川就減少了6%的體積。
氣候學家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變暖速度繼續下來,6500英尺(約1.98千米)以下的地區很可能會面臨沒有雪的未來。“在海拔為5577英尺(約1.70千米)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近10%的積雪將在夏季消失。”巴塞爾大學環境科學教授薩賓·倫普夫(Sabin Rumpf)指出。
《白日夢想家》劇照
這樣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瑞士。據《衛報》報道,跟蹤全球極端氣溫的西班牙氣候學家馬克西米連·埃雷拉(Maximilian Herrera)匯編的數據顯示,至少有八個歐洲國家記錄了有史以來最熱的1月1日,包括波蘭、丹麥、捷克共和國、荷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
“我們可以認為這是歐洲歷史上最極端的天氣事件,”埃雷拉解釋道,“相當于2022年7月歐洲的極端熱浪。(當時英國最高氣溫突破40攝氏度,約有15個國家突破歷史高溫極值。我們可以說,這是歐洲第一次相當于北美最極端天氣的極端天氣事件(就極端高溫而言)。”
高溫給滑雪運動也帶了極大影響。去年夏天,阿爾卑斯山的馬特洪峰就因高溫暫停了夏季滑雪活動。而現在,美聯社1月2日報道,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瑞士阿德爾博登、德國倫格里斯等滑雪勝地均因天氣暖和而遭遇缺雪難題。瑞士阿德爾博登定于1月7日舉辦一站世界杯滑雪賽事。賽場負責人托尼·哈迪(Tony Hardy)說,由于缺雪,比賽將完全依賴人工造雪。
《白日夢想家》劇照
即使積雪這樣的消失速度看起來很糟糕,但這依舊可能是在未來最好的一年。
“最好的情況是像現在這樣的冬天每隔一段時間出現一次,”蘇黎世大氣與氣候科學研究所的索尼婭·塞納維拉特內(Sonia Seneviratne)指出,“最壞的情況則是,對于未來而言,今年是一個非常好的冬天。”
阿爾卑斯山沒雪并不影響國內年輕人的滑雪熱潮。前兩年就一直流傳這樣一個段子:那些本打算去阿爾卑斯滑雪的精英們,都在長白山相遇了。
去什剎海玩冰嬉,去長白山滑雪,成為了或來自電視劇或受社交媒體影響,當下年輕人最熱門的冬季游玩項目。
“滑雪”火了,這一次是真的。
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滑雪的人數基本每年都在呈遞增趨勢。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師(《2021-2026年中國滑雪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預測,未來10年我國參與滑雪運動的人數將以每年60%-80%的速度遞增。預計2030年,中國滑雪人次將達到5700萬。
數據來源: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雖然國內滑雪場整體規模同冰雪強國滑雪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出于疫情原因,出境滑雪者回流,滑雪熱愛者開始把目光看向國內知名雪鄉和郊區雪場。
《南方周末》指出,近年城郊度假型滑雪場以及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區得到發展,前者滑雪人次占比已超過16%,后者滑雪人次占比已達到13%以上。除此之外,滑雪市場將逐步由初級體驗市場過渡到以北京-崇禮、吉林省、長白山-通化、哈爾濱-亞布力、阿勒泰五大滑雪旅游目的地為核心的休閑度假市場。
圖源《南方周末》
但對于一般游客而言,想要擠進滑雪圈卻沒有那么簡單,拋開開頭提到的地區鄙視鏈不說,滑雪這個有著濃重老錢風的運動,僅僅在價格上就嚇退了很多人。
也就是說,玩滑雪,真的很燒錢。
據國內OTA平臺發布的關于主題游滑雪打包產品價格顯示,國內滑雪人均消費2398元,國外滑雪人均消費9893元。
動輒上千的價格雖然讓很多普遍游客望而卻步,卻成為了中產們的“新寵”。滑雪裝備貴嗎?確實貴的,但也恰恰滿足了中產們的需求。據天貓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雙十一”期間,滑雪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20%。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近日發布的數據同樣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滑雪用品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超60%。
白色市場也讓各大奢侈品品牌也看到了商機,紛紛推出相關聯名產品。
CHANEL為COCO NEIGE2021/22滑雪系列專門邀請了BLACKPINK成員Jennie出鏡拍攝廣告片。
FENDI則是直接在長白山的萬達滑雪場山頂開了一家快閃咖啡館FENDI CAFE;BURBERRY在吉林松花湖度假區張羅起了一間大帳篷式的限時精品店,負責提供咖啡和棒冰等休閑小食。
小紅書@MIKITAN_
還有LV的滑雪SKI系列,滑雪板就售價6.55萬,護目鏡售價超1萬;以及CHLOE推出與法國滑雪服飾品牌FUSALP的聯名膠囊滑雪系列,一條連體褲近2萬。
資本入場,玩家買單,似乎所有人都在看好滑雪市場。
然而,在最近的咸魚上,“99新滑雪板”成為一種獨特的季節限定產品,售賣用戶們普遍指出,“學不會”、“骨折棄坑”、“為上鏡敗家”和“沖動消費”是主要的出手原因,“滑雪啊,想愛,但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