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2021年雙十一當天,霸王茶姬馬來西亞所有門店共賣出3萬杯奶茶,平均日營業額為2.5萬元當地貨幣。
(資料圖)
該品牌負責人接受采訪時稱:“2021年雙十一那天,沒有折扣,單靠外賣,28家店賣出了3萬杯,平均日營業額2.5萬(約合4萬元人民幣),最高的一家店賣了3.8萬(約合6萬元人民幣)。”折算下來,出海兩年時間,霸王茶姬就在東南亞進賬3億多人民幣。
霸王茶姬馬來西亞店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茶飲品牌出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
快樂檸檬母公司雅茗天地官網介紹,2010年,快樂檸檬就進軍菲律賓,2013年進韓國,2015年則進入了英國、美國等全球20個國家、200多個城市。
貢茶在2011年進入韓國,之后轉戰亞洲以外地區,直至成為“全球貢茶”,在世界經營著1600家門店。
業內比較認可的,大致將新茶飲出海劃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2010年至2017年間,以CoCo都可、老虎堂為代表的“珍珠奶茶們”進軍北美大陸,憑借著物美價廉的優勢和甜膩的口感,迅速征服美國用戶的心。
CoCo都可洛杉磯門店
據Foursquare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四年間,被標記為珍珠奶茶的場所數量從884家增加到近3000家。
《美國奶茶市場報告》更是指出,全美奶茶門店數量在疫情前一度達到10000多家,最密集的地區在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等華人集中地,特別是當地唐人街。
不過,受美國嚴格的連鎖加盟制度的管轄,這一時期增加的奶茶店,仍然以本土品牌和部分在美個體經營商為主。
這一階段由臺灣和東南亞本土品牌為主,內地品牌也是由代理臺灣品牌發展起來的。
當然,早期出海闖世界的品牌也不是都那么順利,也有品牌的出海規劃因各種原因最終項目流產。
2018年至今,是新茶飲出海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以喜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為主的連鎖茶飲,開始轉移戰場,開啟了聲勢浩大的“再下南洋”之旅。
2018年,蜜雪冰城海外首店落地越南河內。同年,奈雪的茶和喜茶海外首店也登陸了新加坡。2019年8月,霸王茶姬在馬來西亞開出首店,正式走向海外市場,目前霸王茶姬海外門店總數接近50家。據不完全統計,至2022年中,蜜雪海外門店數已突破10000家。
蜜雪冰城馬來西亞門店
至去年底,霸王茶姬馬來西亞門店平均商品交易總額超過當地星巴克 ,當地品牌負責人彭祥貴稱:“今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經營業績有較大增長,營收增幅超過100%,平均單店單月營收超過50萬(約合79萬人民幣)?!?/p>
這并非個案,首批出海品牌貢茶在墨西哥一杯Taro Smoothie的售價換算人民幣約27.88元,不僅高于國內單價,也與當地星巴克單杯價相當。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紐約的星巴克是賣4美元一杯,紐約的貢茶賣5.5~8美元一杯。除了中國,其他國家茶都賣得比咖啡貴?!?/p>
餐飲支付平臺qlub聯合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東南亞消費者一年一共在泡泡茶等新茶飲上花費高達36.6億美金。
喜茶新加坡門店
在東南亞,印尼和泰國是最大的新茶飲市場。印尼一年的消費總額能夠達到16億美元,而泰國的3萬家多奶茶店和其他渠道的消費額則達到了7.49億美元。
2018年,喜茶進軍新加坡開門迎客的第一天,就重現了國內“排隊兩小時、取貨十分秒鐘”的熱門場面。
因地制宜,基于中國已經跑通的茶飲品牌運營模式進行自我定位,是出海茶飲品牌常見的打法。
蜜雪冰城依靠其極強的供應鏈能力,在東南亞市場實現了快速復制,而霸王茶姬依靠極具辨識度的中國風門店設計以及產品塑造,自然在東南亞市場站穩了腳跟。
喜茶在新加坡的首店沒有選在華人聚集的唐人街,而頂級零售和高端住宅聚集的烏節路的美食廣場,門店周邊扎堆著近30間茶飲餐廳。
喜茶新加坡限定
為打開影響力,喜茶還不斷地推出新品,緊緊抓住年輕用戶的喜愛,每當喜茶上新,KOL就會在Instagram和當地最大美食點評網站burpple上更新首發和點評,吸引用戶前去體驗,討論度是星巴克的2倍多,品牌熱度甚至遠高于星巴克。
為盡快融入當地營商環境,霸王茶姬“走出去”沒有走國內“直營+聯營+加盟”模式,而是以合營為主。其目的就是讓品牌快速本土化,借當地合作團隊的力建設運營管理、營銷等,打開市場。
不同國家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口味習慣。東南亞盛產水果,當地人有喝果汁飲品的習慣,嗜糖,喜歡高甜度飲品。但國內流行的水果茶在東南亞其實屬于新興品類,品牌想要在口味上贏得青睞,勢必需要做出一些變革。
另外,東南亞市場租金比國內同店型更低,但海外運營和人力資源能力要求遠高于國內。
更深層的挑戰來自于產品背后的供應鏈、基建。部分新茶飲產品所需原料還需要從國內調出,運輸存儲時必須通過冷鏈,所以發力東南亞市場意味著企業可能需要砸入大量資金進行供應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