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精神健康數字療法企業「望里科技」近日完成億元級融資,由晨興創投領投、中新資本跟投,老股東長嶺資本、博遠資本持續加注。泰合資本擔任本次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以“認知智能AI算法平臺”為核心,望里科技正在拓展成癮、抑郁、睡眠障礙、PTSD等適應癥的診斷和數字化干預。目前,望里科技針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軟件,已獲醫療器械二類注冊證,現階段正處于入院準備階段;其他管線產品也正在推進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
(資料圖)
現階段,望里科技團隊中約80%為研發人員,包括AI算法、認知行為學、醫學、心理學等專業人才;其余為市場銷售團隊。
最初,望里科技選擇“成癮”這一適應癥大類進行研究,包括酒精依賴、毒品成癮等適應癥。“因為成癮是一個自變量和因變量非常明確的一個疾病,在因果關系中X、Y變量非常明確。”李岱向36氪介紹道,精神科疾病往往從成癮角度出發,搭建基礎的模型和技術平臺,核心在于獎賞機制。
企業供圖
在制藥領域,尋找到區分人群的生物標記物是關鍵一環,但由于大腦的復雜性,中樞神經類、精神類疾病難以找到合適的生物標記物進行甄別。因此,數字療法企業嘗試以行為信號、腦電信號作為數字標記物,以區分患者是否患有疾病。“本質上,我們不從生物上找到一個標記,去區分人群;而是從數字上尋找到標記,區分患病者和健康人群,并進行改變。”
診斷過程中,通過軟件、游戲等要求受試者執行特定任務,進行行為反應,同時采集受試者的腦電等生理信號,采用人工智能算法,由系統給出數據分析與判定。據李岱介紹,當前望里科技通過AI技術開展的毒癮評估準確度為90%,針對抑郁癥的評估準確度為87%,該準確度都是按照精神疾病評估金標準為準的測試結果。
據李岱介紹,針對抑郁的數字療法臨床研究過程中,在患者招募環節,通常僅10%-20%的報名者符合招募入組要求。從成本而言,這是一個比較高的門檻,但提前過濾了噪聲,有助于保證數據、標簽的準確度;另外由于入局較早,望里科技開展臨床試驗的單一患者時間及成本低于海外同類公司,也為模型優化提供了基礎。
成立近6年間,望里科技積累了數萬例患者的電生理、行為、醫學診斷數據,以該數據庫為基礎開發產品自適應算法,進而協助個性化治療,優化數字干預效果。當產品有效性在臨床中得到驗證后,會進一步帶來用戶數量的增長,隨著數據庫的積累,模型準確度得以提升,進入“良性循環”。“評得準、效果好,才能真正得到臨床認可。”
對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用藥等治療的依從性始終是難以跨越的問題,針對此,李岱表示,患者依從性差的原因之一是精神疾病的常規治療手段通常見效較慢、或者存在不良反應, “首先數字療法沒有副作用,或針對輕度患者見效更快;另外在干預過程中有很多獎賞機制,有效的同時有樂趣。因此,從海外已上市的或經過FDA突破性創新認證的數字療法的數據可見,患者的依從性其實會更好。”
在商業化方面,望里科技選擇與B端行業客戶進行合作,為醫院、社區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成癮、抑郁、認知障礙等),及消防、教育等行業合作方,提供大規模心理篩查、評估診斷、訓練提升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據了解,當前作為嚴肅醫療產品,望里科技的APP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方能使用;未來或將拓展2C院外市場。
據Insight Partners數據顯示,全球數字療法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42.2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180.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23.1%。在數字療法這個賽道上,海外已出現Akili、Pear Therapeutics等頭部公司;未來在精神類、行為和認知障礙領域,國內企業也有望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彌補該領域大量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對于本次融資,晨興創投沈蓉博士表示:“精神心理及神經領域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患病率高,傳統治療手段有限,優質醫生、心理治療師供給稀缺等痛點明確。數字療法已在海內外經多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證明有效,考慮其疊加方便快捷、個性化適應等屬性,有望成為精神心理疾病優質解決方案之一。基于晨興在海外投資多家相關領域數字療法公司的綜合經驗,我們認為望里科技在整體管線布局,產品設計,醫院和專家資源,以及商業落地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公司團隊擁有良好的創業精神和執行力。我們期望未來與望里科技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借助這個平臺把全球領先的治療方式引入中國,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