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快手CEO位置一年之后,程一笑交出新一季的成績單。
【資料圖】
跟其他互聯網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一樣,外界最關心的還是那些關于「增長」或「下降」的核心指標,又有多少幅度的變化。
顯然,快手新一季財報不少數據亮眼。
最基本面的反映是用戶規模。令人意外的是,2022年Q3,快手的平均月活首次突破6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9.4%至6.26億,平均日活也同比增長13.4%至3.63億。對內對外,這都是提振士氣的一個重要指標。
此外,大環境持續震蕩的背景下,快手的營收也沒有掉鏈子。第三季度快手總營收同比增長12.9%至231億元,不同業務板塊的營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線上營銷服務(即廣告)同比增長6.4%,直播業務同比增長15%,其他(含電商)業務甚至同比增長幅度達到40%。
還有一個積極信號是,快手國內業務竟然持續盈利了。第二季度財報,快手第一次將國內和海外業務在財報中分別呈現,當季國內業務經營利潤即回正,三季度該板塊的經營利潤超3.75億元。
但綜合全部業務,快手依然在虧損。只是相比去年同期經調整凈虧損的46億元,今年Q3這個數字為6.7億元。
快手在努力做一家合格的上市公司,或者說讓大家看到一家積極進取,持續增長的公眾公司。前提是,海外業務不再持續拖后腿。
2022年前9個月,快手海外業務累計營收只有3.4億元,經營虧損卻高達51.4億元。第三季度海外營收1.89億元,經營虧損為17億元,環比還增長了6%。可以肯定的是,海外業務是快手虧損的源頭。
如此大的投入卻難有理想回報。快手三季度沒有披露海外用戶規模的具體數據,只表示活躍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超60分鐘,這和二季度的數據一模一樣。
一位快手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現在對海外業務的態度是,不再做更多的投入,保持現狀。
既不能為公司提供新的用戶增長,也不能帶來更多營收,相反還在持續虧損。但國內市場見頂之后,海外業務作為頭部互聯網公司的集體發力點,這又是快手不能丟棄的一塊陣地。左右為難的一步棋,也交到了程一笑手里。
第三季度,最令人意外的無疑是快手基本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
起起伏伏1年半,快手月活終于突破6億,單季度快手月活增加4000萬用戶,且每位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同比提升8.6%至129.3分鐘。
關于用戶增長,官方給出的理由包括三個,一是抓住了暑期獲客旺季,二是精細化管理及通過技術與運營手段提升用戶獲取效率,三是拓寬垂類短視頻內容的供應。
另一個正向的反饋是,第三季度快手的毛利有了明顯漲幅。財報顯示,快手毛利由2021年同期的85億元增加25.8%至107億元。毛利率由2021年同期的41.5%增至46.3%。
這跟快手的降本增效動作有一定關系。
三季度快手銷售成本為124億,雖高于去年同期的120億,但由于收入也從同期的205億增至231億元,銷售成本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從去年同期的58.5%降至53.7%。快手官方解釋,銷售成本的增加源自,因為收入增長而增加的收入分成成本及相關稅項。
剛剛發布的這一季財報,快手國內業務經營利潤為正,降本增效的前提是,經營收入也在增長。其中占比達到50%的板塊是廣告,相比去年同期,快手廣告收入在總收入的占比略有下降。
今年前兩個季度,廣告業務收入持續下跌,三季度終于止跌,環比增長5.4%至116億元,
快手的廣告業務分為外循環和內循環:外循環來自外部商家的廣告投放和推廣,內循環則是快手平臺內商家和達人為了提高直播間流量、店鋪訪問量、訂單成交量等進行的流量采買,強依賴于快手電商業務。
程一笑在財報會議上回應了未來廣告市場的發展趨勢,他表示進入下半年后,整體廣告市場的恢復情況相對較弱,并肯定了快手內循環的成績。「得益于平臺流量和閉環生態的轉化效率優勢,內循環廣告收入保持了健康的漲勢」。
財報則直接表明,內循環對廣告收入貢獻很大,「尤其來自我們電商商家的投放。」快手沒有披露更具體的內循環收入數據。據華安證券估算, 2022年,快手廣告的內循環收入將達208億元。
今年9月,程一笑親自接管和內循環收入密切相關的電商業務。財報會議上,他主動說起自己帶隊不是為了救火,而是因為電商業務很重要,是公司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并坦誠自己有帶好電商業務的勇氣和信心,「比組織里面的其他同學要更強。」
但快手電商獨立程度依然被關注。
今年3月,快手曾切斷淘寶、京東等外鏈。10月底,快手又幾乎同時恢復了二者的外鏈。程一笑的解釋是,在電商大促節開放淘寶京東外鏈,是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且「短期來看,開放外鏈對整體 GMV 大盤貢獻非常有限,也不會成為主要 GMV 增長的驅動因素;長期來看,我們會從用戶體驗的角度進一步評估,保持未來合作的彈性。」
今年前三個季度快手電商GMV累計拿下5888億元,電商月活躍買家突破1億。晚點LatePost報道,2022年抖音電商的GMV將達到1.5萬億。
雖然快手大部分數據都透露積極信號,但面對分析師關于整體盈利時間的追問,快手CFO金秉依然謹慎。
他表示,目前快手正在制定 2023 年的全年預算,明年三月會分享更多細節。「國內業務經營利潤額也環比持續攀升,快手海外業務收入經營虧損也同比大幅收窄。」
其實,自海外業務被剝離出來這半年,雖說虧損收窄,但營收嚴重不足。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快手海外營收分別為1億、1.89億,經營虧損分別為16億和17億。去年同期的虧損金額則分別為44億和29億。
快手解釋,海外業務經營虧損收窄主要是由于海外收入的增長以及ROI(投資回報)驅動的全球戰略下不斷提升營銷開支效率所致。三季度快手銷售及營銷開支費用確實明顯降低,由去年同期的110億元減少至91億元,收入占比從53.8%降至39.5%。
問題是,沒有投入就沒有增長。快手沒有披露更多關于海外業務的具體運營數據,連續兩個季度只提及活躍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超60分鐘。沒有變化表明,快手海外業務依然沒有擺脫燒錢換增長的怪圈。
過去幾年,快手投入重金獲取海外用戶。
僅2021年,傳聞快手的海外業務預算就高達10億美金。原快手CEO宿華曾透露2021年海外產品的目標是達到2.5億MUA。截至去年二季度,據財報顯示,快手海外產品的MAU為1.8億,此后快手沒有再公布相關運營數據。
快手出海業務開始于2017年,和抖音出海通用Tiktok不同,快手產品最初是分散的。在巴西叫Kwai,在印度和東南亞叫Snack Video,在北美在叫Zynn,這些不同市場產品直到2021年8月才被整合統稱為Kwai,由仇廣宇擔任負責人,但海外業務的動蕩并沒有因此結束。
仇廣宇希望在2021年將快手海外產品的DAU提升至1億。到了年底,整合后的Kwai 的DAU只有6000萬左右。去年10月,主管國際化的宿華卸任CEO,海外業務再經變動。
今年年初,快手東南亞市場負責人Zack和仇廣宇先后離職,程一笑臨時兼任國際化業務負責人。這個重擔在今年8月轉交給快手原商業化業務負責人馬宏彬。
算上最開始的劉新華,快手海外業務5年更換了5位負責人。
經歷幾輪大變動,如今快手對海外業務的態度也明顯轉變:不再和抖音硬碰硬,而是實行差異化策略。
今年9月,快手國際化商業化部成立之后,把海外市場分成三個層級進行差異化運營,并避開Tik Tok占優勢的歐洲、北美等地區,重點發展拉美、東南亞等市場。但這些地方的短視頻市場競爭依然激烈。
據光大證券數據顯示,巴西是快手海外最成功的市場,但今年前8個月,Kwai 在巴西市場 iphone 免費攝影與錄像應用榜排名日均排名依然被甩出前五,位列第六。Snack Video 在印尼市場 iphone 免費社交應用榜日均排名則為9.5位。
回看快手的海外業務,不少人分析快手海外的失利主要歸因于高層戰略的搖擺。無論是拉美、還是印度等市場,快手都經歷一樣的挫敗,那就是猶疑不定導致進入和退出都很被動,錢花了很多,用戶卻很難留存下來。
現在看來,快手主動拆分國內和海外或許是一個信號,對于反復在財報里強調ROI的快手來說,出海是否有歸途,或許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