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種植牙集采塵埃落定后,口腔領域另一“財富密碼”正畸也隨之落網,最重要的是隱形正畸也納入其中,范圍暫定為15省/區。
在口腔科消費醫療“三大件”(種植、正畸、美白)中,只有美白“幸免于難”。從中國整體牙科患者市場來看,種植體規模最大(占比40%),正畸第二(占比30%),體量大或許是集采的底層邏輯。
近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省際聯盟(區、兵團)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帶量采購公告》(下稱“公告”),稱決定在陜西、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安徽、河南、廣西、海南、貴州、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ㄗ灾螀^、生產建設兵團)區域開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帶量采購工作。
(相關資料圖)
根據政策,集采品類涉及托槽、無托槽隱形牙套、頰面管;涉及醫療機構包括區域內開展口腔牙齒正畸的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院)(均應參加),以及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自愿參加)。集采的落地無疑給口腔正畸市場帶來了重大變量,但這是利好還是利空,還要多維度來看待。
在過去兩年,種植牙集采的消息及進展引發行業強烈關注,市場也一度被恐慌情緒所籠罩。
就在2個月前,種植牙集采也艱難落地了。種植牙集采時明確口腔種植體集采、牙冠競價掛網,并對種植牙醫療服務進行價格調控,其中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為一顆牙4500元(二級、一級醫院可以在三級的標準上向下浮動10%—20%)。
相較于種植牙集采,正畸集采的調控力度“略顯溫和”:除了尚未給服務費限價外,在耗材限價環節,最低有效降福設置為30%,相當于打七折就可以保底中標;且未明確非醫保定點民營醫療機構能否參與。
而在種植牙集采中,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治理引發了原有行業格局變動;且種植牙耗材的采購方式為打包采購——按照種植體、修復基臺、配件包各一件組成的種植體產品系統進行采購。而正畸托槽集采是按矯治方式、矯治材料分類集采,具體表現在此輪集采的分組(如下)。
來源于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
為什么會有上述區別?這與種植牙和正畸的費用構成和醫療需求屬性有關。
首先,這兩項服務均包括了產品費用+醫療服務費用,其中種植體產品費用(基臺/種植體+牙冠+修復材料)占比超過75%,醫療服務費用(手術+麻醉費)占25%左右;相較之下,正畸的“療效”與牙齒矯正難度、治療技術(產品)、醫生的服務等有很大關聯,產品費用占比往往不到整體費用的30%。其次,種植牙的醫療屬性更強,屬于剛需,全方位的降價才能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
據了解,正畸診療難度系數是牙科之中最大的,治療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正畸醫生的水平和審美。據悉,口腔正畸終端價格主要集中在醫療服務收入上,一套較好的金屬正畸托槽賣到醫院的價格大概在2000-3000左右,而消費者最終費用在兩三萬元以上,便是體現了醫生的服務價值。
也正因技術的“高高在上”,目前階段正畸或許不適合像種植牙那樣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管控,不然很可能會打擊正畸醫生的積極性,影響行業發展。
目前口腔正畸主要有傳統正畸療法及隱形正畸療法。傳統正畸一般使用金屬牙套一步到位,直至治療完成才拆卸;而使用隱形正畸的患者一般在佩戴一段時間后需換下一副新矯治器,重復該過程直至治療完成。而隱形正畸在生物力學、材科學、個體牙移動、患者依從性等各個角度都有別于固定正畸,即使是專業的正畸醫生在使用隱形牙套進行矯治時,也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
傳統正畸VS隱形正畸
根據吉林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中華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委員朱憲春此前接受動脈網采訪時表示,從患者的角度講,隱形牙套的優勢是可隨時自行摘戴,清潔起來更方便,且戴上去更美觀舒適,因此更易讓患者選擇隱形矯治;但對醫生來說,隱形正畸雖節約醫生椅旁時間,但醫生背后修改方案的工作增加了,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方案的制定和設計等。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現在技術進步太快,醫生的工作減了很多,廠家自己還有醫生團隊設計方案,目前很多門診醫生取完患者的牙模之后,都是寄給廠家處理?!?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x;">而因上述種種優勢,隱形正畸被稱為正畸行業的未來,目前約70%在民營醫院完成。
與此同時,正畸與種植也共存在“不缺耗材、缺牙醫”的共性難題。據悉,當前國內牙科醫生嚴重不足,和發達國家每百萬人口500-1000名牙醫的數量相比,國內僅為137人,且有種植牙資質的醫師占比僅有11%。根據36氪此前報道,即便在每百萬人擁有牙醫數(405名)最多的城市北京,患者在一些口腔醫院就醫、尋求種植牙,也要排隊到2-6個月。
與之類似的,目前我國正畸醫生數量也是遠不足以覆蓋需求人群的。以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的認證結果為例,截止2021年11月,專委會認證的正畸醫生數量僅為6041人。
因為對醫生的強依賴,在深度服務上和渠道上,牙醫群體都幾乎掌握住了隱形正畸的“命門”。 也因此,為爭奪渠道,隱形正畸企業對診所的服務可謂面面俱到。地推團隊會細致地劃分服務區域,一個團隊負責一個片區,在一些銷量較高的門診,甚至會有專人駐扎在門診當中,接待患者并推銷產品,還會為門診培訓,做技術輔導等。
另外,與種植牙類似的是,被納入集采范疇的幾個前提是,廠家足夠多、有降級空間。
據悉,全球范圍內,傳統正畸廠商不僅包括奧美科、美奧正畸、登士柏西諾德、3M等跨國公司,也有普特正畸、三比正畸、西湖公司、新亞正畸、華文正畸等本土公司崛起。隱形正畸領域,目前也有品牌林立,除了愛齊科技(隱適美母公司)和時代天使平分秋色占去了大部分市場份額(80%)外,奧美科、正雅科技、正麗科技、美立刻、牙領科技等也在國內市場崛起。
從價格上看,搜索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透明牙套(無托槽矯治器)價格可以發現,傳統托槽矯治器的價格為1-2萬元不等,而國產品牌隱形牙套的價格在2-3萬元,進口品牌則要4-5萬元。其中隱形正畸毛利尤其高。根據官方公告,2019-2021年,時代天使毛利率分別為64.6%、70.4%和65%;隱適美毛利率分別為72%、71%、74%。納入集采范圍后,毛利將進一步壓縮。
正畸行業的新變量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正畸市場為594億美元,其中中國正畸市場由2015年的34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79億美元。2030年,中國正畸市場規模將達到296億美元,隱形矯治市場規模將達到119億美元。另外,據國元證券研究所2021年的統計,隱形矯治器現存的注冊證共計125張,分別由104家公司持有,這個“欣欣向榮”的市場正在迎來更多的玩家。
為了體現差異化優勢,近幾年出現了幾家直面消費者的創業公司,即越過診所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矯治服務。其產品邏輯很簡單,既然無法突破寡頭的渠道限制,那么便直接繞過牙醫的環節,也能將銷售價格做到更低,在價格上爭奪市場。但這被專業醫生評價為“不合規”的灰色操作,目前不被主流市場所接受。
另外還有“數字化正畸”的布局思路。據悉,這是一片比隱形正畸更廣闊的天地。數字化正畸是利用數字化技術獲取全方位的病例信息,在平臺上對3D模型、軟組織、X光片、CBCT等內容進行多角度的精確分析,讓醫生能夠系統性地考慮正畸問題,并用數字化技術輔助設計治療方案。
醫生在設計方案時,會根據診斷,選擇治療效果最好的正畸工具,包括隱形矯治器、活動矯治器、舌側矯治器、傳統托槽矯治器。在數字化技術的輔助下,也可以采取“隱形正畸+傳統正畸”聯合矯治的方式等。
另外,還有目標受眾更會集中的兒童正畸,典型如“愛樂慕”。兒童的特性在于,其問題比成人更嚴重,剛需型更強。據悉,目前錯頜畸形兒童就診率只有4%,且一旦錯過3-12歲的早期干預和阻斷的時機,若等到成人期再去治療,輕則面臨大量拔牙、重則做頜骨矯正手術;兒童青少年牙齒還有生長發育的潛力,只要去除錯頜畸形的病因,制定綜合的矯治方案,患者的綜合獲益將顯著提升。
總體來看,目前我國正畸行業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以“集采”為典型的專項治理活動開展后有望快速提升,同時還進一步將拉動正畸相關科室業務體量,滿足患者大量的隱藏口腔醫療需求;此外,未來優秀的口腔醫療服務機構也可通過打造改善型、差異化的需求定價項目形成新的增長點,行業仍會長期向好。
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測算,參考國外情況,保守估計5-19歲滲透率在5%-10%之間,20-34歲滲透率在1.1%-2%之間,則我國正畸市場潛在市場空間在1224億-2395億元之間,仍有5-10倍的成長空間。但不能忽視的是,隨著賽道上玩家數量進一步增加,競爭正在變得激烈,最終考驗大家的仍然是醫療技術和矯治效果。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獲得“齒如齊貝”的完美笑容!